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7页
    “前几天刚接到她的信,说是怀上了,如今算下来,怕不是三个月了!”
    “这么快就有了?那倒是随了你的体质。”
    “可不是,幸好这孩子怀在太后丧事前,不然也不好听。”瑾瑶庆幸道。
    太后出身草原,不说同族的,便是一般部落王公也是要跟着象征性的守个孝的,何况宁楚格这个曾孙,更要注意。
    “这孩子是有福的,你也能放心些。”
    瑾瑶点头:
    “可不是,刚一听要嫁去蒙古把我吓成什么样,如今看来,这丫头自己倒是挺能适应的。”
    来信都说过得不错,她自然也就不担心了。
    其实瑾瑶不知道,自打她犯了旧疾后身子不太好,四爷和弘智便禁止旁人向她传递会刺激到她的消息。
    宁楚格送信都是先送到四爷那里的,四爷先看过后才会交给瑾瑶。
    所以瑾瑶知道的都是喜讯,就如这次她只知道女儿嫁过去没多久就怀上了,很高兴,并不知道,不止宁楚格怀上了,宁楚格的额驸托合齐的侧福晋也怀上了。
    宁楚格之前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
    看惯了阿玛、额娘之间的相处,她以为只要男人对女人有情,便不会再看其他女人一眼,毕竟其他人长得又没她好看,又不是他喜欢的,自然应该只守着她一人才是。
    然而婚后便才现,她的想法太傻了,男人即使没有太深感情,仍会去那个女人那里,且这样的女人还不止一个。
    巧合的是,还有一个侧福晋竟与她差不多时间怀孕,这都让宁楚格觉得委屈,写信给四爷和弘智时便露了个口风,她倒是有志气,没有直接向家人求助而是自己在想法子解决。
    四爷和弘智能如何?
    托合齐又不在京,又不上朝当官,他们如何制约他?如何给她撑腰?
    如果是为了宠妾灭妻,他们还以义正言辞地派人过去,可只是为了吃醋……说出去没人会支持他们父子的。
    一个男人,一个男孩能有什么办法?
    如果瑾瑶知道了还会有千万种手段来帮她,就算不能解决也能让自己出出气,可是男人终是无法理解女人的,所以宁楚格只能失望了。
    再说四爷,自打监国后,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要求更严格了,对府里下人也更约束得紧,防着别人找由头。
    但树大根深,便是再防也是没用的,总能被人找到毛病来,尤其瑾瑶的产业这么多,还有的涉及了一点政治。
    这天,四爷便收到了弹劾他和瑾瑶的折子,打开一瞧……
    第240章
    四爷打开弹劾的折子瞧了瞧, 没有理会,全部单独放到一边。
    “这个不用留中,都留着给皇上过目吧。”
    其他几个重臣应忙应“是”。
    他们做为天子近臣, 自然是明白康熙的意思的,有意培养四王爷当然有选做继承大统之意。
    但他们平时和四王爷并没有什么交情在, 彼此的了解也不算深,这相处起来便有些谨慎, 自然没人想要得罪他,也没人敢乱出主意给他, 生怕被误会了去。
    就如这弹劾奏折, 他们便不敢私下做主。
    再说康熙听说有弹劾四爷的折子倒是挺感兴趣的,叫四爷念给他听, 只当是解闷。
    四爷摸起一本打开读了起来:
    “臣参奏雍亲王上朝乘车撞到路人……”
    康熙听到他读完后问道:
    “当真撞到人了?”他有点不太相信, 亲王出行四周都是侍卫在,马车在中间, 如何能撞到人?
    “路过安定坊时, 突然出来一人冲着马车窜来,撞到车厢上。”险些惊了马。
    康熙摇头,指着那一摞,叫他继续读。
    四爷默,他这是被皇阿玛惩罚么?这么高的折子他得读到什么时候去?读完了不得请太医开治嗓子的药啊?
    无奈地再次拿起一本读了起来。
    “臣弹劾雍亲王瑾福晋,在江南强占良田, 使当地百姓无田可种, 哀号遍野……”
    康熙神情严肃, 不复之前的闲适:
    “这个是怎么回事?”
    四爷黑着脸:
    “年氏看江南许多良田产量很低,浪费土地,便统一买下来, 全部用上良肥与从海外带回来的种子,再雇佣当地农夫来耕种,每季产粮后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不管是天灾还是虫灾都没少过他们的粮食。”
    民夫们自己种田没有耕牛,没有肥料,没有良种,甚至连农具都不齐全,一年辛苦到头都不一定有那么多粮食,还要交税,如今这样只付出劳动不需要承担风险,旱涝保收,这些人竟然还不知足,告刁状。
    康熙点头,那肥料的造价他是知道的,用了那肥,即使产再多的粮,最多也只够个本钱,赚不到银子的。
    这些年来年顺尧一直在改善肥料降低成本,可效果并不明显。
    没有办法,年顺尧出身膏粱,对银钱实在没有观念。
    叹了口气道:
    “有时便是如此,明明做的是利民的好事,却不被人所能理解,罢了,既然有百姓反映了,那过了当季便将那部分田地还与他们吧。”
    “是!儿臣回去便叫年氏派人去处理。”
    康熙点点头,摆手叫四爷退下,不想再听这些折子了。
    他早就知道会有人弹劾老四的,不管他意属哪个,都会有人反对,这也是对老四的考验,如今瞧他并不避诲这些人,康熙倒是欣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