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1页
    薛王氏面色惨白,父母对于子女,大多是不求回报的。先前本以为可以走别的路子救人。如此到了绝望境地,若能救得了薛蟠,便是入赘,她也认了。
    如此,二人又去了一趟刑部大牢探视,将此间情形一五一十说与薛蟠听。薛蟠本就是个怕死的,尤其这几个月在牢里呆着,初时还以为马上就能出去。可这一天天地过去,从失望到绝望,他已经临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如今听到这一线曙光,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哪里会不应。
    于是,薛宝钗母女俩再次登上夏家家门。随后,夏家果然信守诺言去寻了大皇子的关系。大皇子这边派人出面与那武将和谈。那武将乃是在皇上跟前得脸的,尤其同刑部尚书相熟。因此这事才难办,薛家落魄了,找不到可靠的门路,这才到了这步田地。现今有人出面说和。武将应了不插手。再去打点刑部,中间弄了点手脚,便让一个奴才顶了罪,放了薛蟠出来。
    只这出来后没过一个月,就匆匆忙忙地“嫁”去了夏家。此后与那河东狮各种吵闹,偏因入赘身份,奈何不得,免不了只能忍受其罪。而薛家却俨然变成了薛宝钗当家。薛宝钗能力虽有不足,不能挽回薛家颓势,却比之薛蟠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薛家到底还有些产业家财,虽前两年,薛宝钗不大懂得,忙手忙脚败了一些,但后来慢慢上手倒是好了,即便不能经营得蒸蒸日上,却也可保守成有余。
    大约是受了夏金桂的影响,后来,薛宝钗也找了个家中败落,兄弟众多,生计困难,但有那么一点子学识,人品上算不错的人招了婿。
    ******
    京都码头一片缟素,人群排列成队,个个披麻戴孝。不过短短半个时辰,前后众多官员前来祭奠送行。
    围观者被这架势唬得又惊讶又好奇。忽听有人道:“呀,康亲王,和亲王居然都亲来了。”
    “瞧瞧,那个可是太子不曾?”
    “真真是好大的体面。”
    有行人听着,越发疑惑,不免问道:“我瞧着那边还临时设了祭灵的堂棚,瞧那棺樽不同寻常,是哪位富贵人家西去,这可是要扶灵南下吗?”
    有知情的回道:“是毅勇侯府的老太太先去了。”
    之前问话的人并不大懂这些权贵之事,但却知道毅勇侯,不免惊叫了一声,“那不是皇后娘娘的祖母吗?”
    “正是呢。不然还有哪家能有这样大的体面。和亲王妃乃是老太君的外孙女。康亲王同贾四爷交好,自然给这个面子。若按我们民间的叫法,太子也是得叫老太君一句太外婆的。”
    “啧啧,好显贵的门第!”
    “可不是嘛!说来这贾家子弟也是个个出息。现今毅勇侯年轻的时候,大力改造西北,花费六年时间,不惜身犯险境,远赴北戎,绘制舆图,助圣上一举拿下北戎,活捉二王子。如今已贵为吏部尚书。可惜如今老太太一去,他为承重孙,又是在老太太跟前长大,上了折子要替老太太守三年重孝,将这官职辞了去。”
    说这话的人也有几分见识,虽说是为了守孝,但也是想借此致士。贾家荣耀至此,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此次丁忧,怕是不会再起复。
    想到此不免摇了摇头,见得身边之人还在问,接着道:“贾家二爷早年在翰林院是主持修建图书馆的。如今早已不做官了,一门心思搞学问。倒是出了不少的少儿读物。每本都是选取的史记故事,用语虽浅显直白,但意义深远。尤其小儿读之,十分好记。倒是为往后学史大有益处。”
    嘴上说着,心中又是想,如今这几本少儿读物已经渐渐成为各大私塾书院的必备教程。这样的深远影响,再连同那舆图,看来是贾家谋的一张保命符。
    “再有这贾三爷,如今京都大多房舍能装有玻璃窗户。几乎寻常百姓家也可见牙刷牙膏。再有那暖气。都是贾三爷的功劳。以往每年冬天,大雪之时总有那么些冻死之人。现今有了暖气,且这两年工艺纯属了,产量极大,价格也便宜,倒是一般人家也用得起。倒是少了些冻死的人。也算是大功劳一件。不过,前两年,有人弹劾三爷这些东西不过都是些奇技淫巧,不值当重职之位。贾三爷性子直,当场摔了顶头乌纱扬长而去。”
    “至于这贾四爷。估计不论京里京外,没有女子不喜的。脂砚斋如今开到我大魏大江南北,十个女子里头,七个在用,人人都爱得很。更有贾四爷化名怡红公子所作的两本诗词,乃是婉约派的大作。尤其这其中不少作品赞美女儿家的美好,又道尽女儿家的艰辛幽怨。不说姑娘家,便是年轻太太们读了都说,若贾四爷身为女人,恨不能引为姐妹知己。”
    这话倒是让周遭听到的众人都是一乐,哈哈笑起来。忽然有人问道:“那这么说来,这贾家现今几位爷都不当官了?”
    回话的轻轻一笑,不曾反驳,心里却道:以贾家如今的地位,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再说,贾家便是不做官,长房这边还有毅勇侯的爵位。便是二房的政公,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因着皇后娘娘,自被皇上封了一等承恩公。再有贾家四位爷的各种丰功伟绩,何人敢小瞧?
    如今退下来,过得几年,等贾家的荣耀渐减,正好是小辈出头之时。只需将教育抓在手里,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何愁家族不旺?
    第74章 王子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