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页
    她没做犹豫,不想去。
    罗如琦不解,“下午没空吗?”
    她搪塞道:“有别的事,要蹲点开视频。”
    罗如琦惋惜,“江教授和小陈她们都要去,就差你了。”
    她还是没应下,不大想去。
    收整好行李,一群人陆续下楼,向导还在楼下等着。
    午饭是去村长家里吃,品尝地道的苗族美食。
    村长家离这儿不远,四五分钟的路程。
    向导走在最前头,一会儿给大家介绍本地的特色风景,一会儿讲讲风土人情。向导年纪不大,才二十出头,他是半个汉族人,亲妈就是南城那边的,远嫁到这边,他去年大学毕业,还是个本科生。小伙子亲和力十足,讲话直接,笑呵呵地表示自己是回来建设家乡的,现在国家不是倡导大学生进村嘛,他也算是出了一份力,积极相应政策的号召。
    叶昔言没怎么听这些,心不在焉的,走在队伍最后面。
    快走到村长家门口,她抬眼看了看,望向几步远外的江绪。
    江绪在看手机,不时听向导的话,不时低头打字,白皙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动。
    应当是有要紧的事,或是重要的人,不然哪会在临近饭点了还捧着手机不放。
    不知为何,叶昔言蓦地记起罗如琦的话,把那些细节串联起来。
    江绪不喜欢添加陌生好友,微信头像是不符合本人风格的手绘图,大晚上还出去打电话,以及她不止一次走在马路上看手机,及时回复微信消息……
    种种迹象,都能跟谈恋爱对上。
    不加陌生好友是为了避嫌,手绘图是情侣头像,大半夜打电话和及时回复消息都是出于短暂分开后的想念。
    只有情人才会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普通朋友基本不可能。
    越想,越觉得就是那样。
    叶昔言喉咙一梗,莫名就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进门时,江绪回头瞧了下,恰巧对上她的视线。
    她光明正大地看着对方,被发现了也不避开,整个人都怪怪的。
    江绪微怔,唇瓣嗫嚅。
    村长是年轻向导的亲叔叔,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中等身材,听得懂普通话,可不怎么会讲,只会讲方言。他们一大家子都挺好客,对车队的人尤其照顾,感激车队随后几天将要为大吂山做的宣传工作。
    到村长家吃饭的不止车队,还有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地过来见见大家。
    午饭丰盛,都是当地特有的美食,纯天然的油茶,可口的酸汤鱼,色泽金黄的陶松卤鸭,腊味合蒸……满满一大桌子。
    聊天时,向导在中间充当翻译,饭桌上的氛围很是愉快。
    叶昔言话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只听着大家聊天。
    江绪朝她那里瞥了两眼,发现她有点奇怪。
    下午,邵云峰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去村子附近转悠,江绪和罗如琦几个去了镇上,叶昔言真没往上凑,吃完饭就借口要回吊脚楼看车子,直接只身回去了。
    邵云峰不仅没拦她,还让她顺便检查一下另外三辆车。
    叶昔言应都没应一声,径直离开。
    不过等回到吊脚楼,她还是照邵云峰的叮嘱做事,彻底检查四辆车子。
    三四点的太阳晒,叶昔言没在底下待太久,期间上楼睡了个午觉,等到五点半了才又下来。
    她拎着工具箱下楼,准备再检查一下吉普,顺带换轮胎。
    吉普不是主办方配备的车,是叶昔言自己的,考上大学时叶父送的升学礼物。
    这玩意儿本身不贵,才五十多万,但改装费钱,当年叶昔言收到车以后,花在上面的改装费就超过了七位数。可能是那时候在这辆车上的心血和精力太多,即便已经过去了快八年,叶昔言对它还是情有独钟,舍不得换掉,时不时就亲自动手修检一次。
    她有些烦躁,找不到事干,有空就修车。
    江绪回来的时候,这人还在越野车底下躺着,一个劲儿卖力地拧扳手。
    几个苗族小孩怯生生地趴在一边瞧稀奇,睁大眼睛好奇瞅着,谁都不说话,偶尔还殷勤地帮忙递工具。
    而车底的那位半点自觉都没有,使唤完小孩子就往外伸手接东西,两条大白腿露在外边,膝盖上粘有脏兮兮的油迹污渍。
    “把起子给我,平口的那个。”某人毫无察觉地喊道。
    一群小孩子不知道到底要拿哪样工具,便费力地往车底钻,用蹩脚的普通话糯糯地问什么是起子。
    叶昔言说:“就是螺丝刀。”
    小孩们还是不懂。
    那人耐着性子再说:“改锥。长的,有柄的那个。”
    大吂山方言里的起子就是改锥,小孩们这下懂了,赶紧在工具箱里翻找,最后其中一个小姑娘找出一把梅花型起子往里递。
    叶昔言接过东西,没多久,伸出一只手说:“又拿错了,另一种,不是这个。”
    几个小不点立马重新翻找工具箱,换一种起子给她。
    江绪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良久,慢慢走过去。
    她没说话,仅是站着。
    小孩们纷纷抬头看她。
    几分钟后,叶昔言从车底钻出小半截上身,两人四目相对。
    叶昔言一愣,不知道江绪怎么会在这里。
    “逛完了?”她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