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却告诉小沙弥说,他这么做是担忧自己不日就要离开大周,一去山高水长,也许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把这些经卷带回到大周来了。
小沙弥依然不解,继续追问:“可是上师,师父他们对于这些经文的真假,还没一个定夺呢。”他说这话的时候,嘟嘟囔囔的,似乎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冒犯到兢兢业业,怀着一腔热情默写经文的荣枯。
只是荣枯摇摇头,笑着摸了摸小沙弥的脑袋:“他人要做定夺,那是他人的事情。我只管做好我想做的,这就是佛法中最讲究的缘。”
今天,他才刚刚休息了一会,便听闻小卫相公前来拜访自己。
卫显自从出使东夷回来之后,逐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如今已经不再担闲职,而是同他的兄长一样在度支部任职了。
听到卫显笑话自己清闲,荣枯便道:“小僧一个出家人,自然只能清闲了。”只是他说这话的时候,眼底疲倦的青色犹在。
卫显侧目,瞥了他一眼:“朝堂上为了法师母国的事情,分了两派争论不休,一派觉得大周前不久才和东夷大战一场,实在是不宜再动干戈,另一派却觉得忠臣豁出性命不要,也要求大周助他复国,实在是义士之举,也是四邦对我大周心悦诚服的证明,应当派兵助之。”
卫显在天京也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多少贵女的怀春对象,只是他坐在荣枯边上,强压着心里对荣枯的妒忌,逼着自己站在相对公正的角度去看这胡僧,他也不得不承认荣枯确实是诗书浸肌骨,佛音锻神气的美男子。
荣枯道:“朝堂上的事情,难道是我一个小小的胡僧可以左右的吗?”荣枯摇了摇头,又继续道:“小卫相公接下来必然是想告诉我,以大殿下为首的一派,认为不宜再动干戈,远征他国,是吗?”
卫显噎了一下,他也挺纠结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一方面考虑到荣枯和大殿下之间的关系,再意外听到大殿下却是反对出兵丘檀那一派的时候,他竟然有那么一丝幸灾乐祸。
另一方面,他突然怀着一点点丑陋的恶意,想要看看被卷在这朝堂风云之上的人知道这件事之后,脸上到底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来。
荣枯看到了他脸上一闪而过的错愕,只是抬起手,用湿布抱住铁壶的握把,给卫显补了一杯暖身的冬饮。
“小卫相公,不管你信不信,这世上有很多事是人可以决定的,可是有更多的事情,是人的谋算所不能决定的,就像小僧当初在雍州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救了一个婴孩,就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他重新将铁壶搁在碳炉上,抬起眼来看向外头窸窸窣窣的雪花,不远处传来了薄薄的檐上冰不能承承受积雪的重量而断裂、落地的声音。
“恰如雪花虽轻,但若是长久堆积,最终却压垮了檐上的冰一样,我等俗世之人,一言一行皆有果报。”
卫显见他神情淡淡,突然心底涌出一股恶感来——他少时成名,二十进士,是多少王孙公子羡慕的对象,可是如今他在做什么?
卫显对于李安然,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少年时他见她戎装威武,心里不知为何却被种下了一片豪迈之情,却因为身体孱弱不适合练武,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读书上。
弱冠再见,却是她红衣如火,妩媚雍容,少年时的钦慕顿时燃成了一片火海。
他却清楚的明白一件事——她太远,太高大了,他努力伸出手去,也只能看到宁王殿下挥斥方遒,高高在上的模样。
他也许可以依靠陛下的指婚成为宁王殿下的驸马,可是他清楚的明白,作为一个男人他清楚的明白——李安然不是那种会和自己不爱的男子成婚的女人。
她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能和她做知己的“别人”。
“法师难道不想光复自己的母国,自己的王室吗?”他问道。
“想。”荣枯道,“小僧想回去,渡化苦海之中的母国子民,也想让自己的生母在如此漫长的苦难之后获得一丝安逸。只是小僧知道,这件事情只能小僧自己来做,而不能希求大周的介入,更不能指望大殿下去为我出头。”
他突然转过脸来,一双眼睛安静而慈悲地看着卫显:“小卫相公,殿下反对出兵,是殿下慈悲,爱护大周的军民,小僧不会怨她,只会理解她,感谢她。”
卫显从那双浅灰褐色的眼睛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一身儒官冬衣,依然是自己以往的模样,却不知为何有些看不清面目。
也许是因为人眼中的倒影总是模糊的。
“小卫相公心里,一定满是烦恼。”荣枯给自己倒了一杯暖身饮,端起茶杯来放在唇边喝了一口,脸上依然挂着那种慈悲又宽怀的笑容,“小卫相公爱慕大殿下的心意,哪怕是连我这样的出家人也能明白。”
卫显听他这么说,心里徒然一紧:“法师是出家人,谈什么爱慕不爱慕的。”
“爱慕是人心中最大的欲望和动力,既然要修佛,要禁欲,那自然也要懂欲,如何不能说呢?”荣枯回答,“只是小卫相公虽然爱慕殿下,却始终觉得自己无法和殿下相配,对吗?”
卫显捏着茶杯的手骤然紧了,过了一会才笑道:“我是配不上殿下,我想,这世上也没有男子配得上吧。”
荣枯又低头抚摸起了怀里的狸花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