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9页
    百姓感慨欢喜,听在萧宁的耳朵里,颇觉得心酸,只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便如此欢喜感激了吗?
    由此可见,百姓之所求,何其简单。
    “如今只吃了一顿饱饭,以后,一定让大家每日都能吃饱。”萧宁心中,早已下定了决心,此生必以此为目标!
    “那敢情好。”闻萧宁之言,百姓们面露喜色,纵不确定萧宁是否能做到这一点,能说出这样的话,叫他们心中亦是感激。
    “且引我瞧瞧你们这一年开荒出来的地。”萧宁轻声与人道来,百姓们自是欢喜地在前为萧宁引路。
    姗姗来迟的宋辞,就是想挤进去跟萧宁说几句话都难。
    最后倒也知情知趣,他不挤了,他且跟在身后,待萧宁有所吩咐时,他再上前。至于一群小年青们,随萧宁一心系于百姓,有些忍不住百姓身上脏乱的人,早避之远远的,宋辞瞧着微微一顿,这谁家的孩子,莫不是以为出来玩的?
    萧宁在百姓引路的过程中,看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四通八大的渠道,还有那分外显眼的水车,且问这其中的田,各家各户所得几何,其中每一亩的粮产又是几何。
    百姓们一一作答。萧宁听着那低产量的收成,自明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粮产量太低,种的田多,还得靠天吃饭,若是碰上水涝旱灾,收成还要大打折扣,也就怪不得这百姓想吃一顿饱饭都那么难。
    “宋刺史。”冀州之内,随着崔攸他们离开,宋辞便成了冀州刺史。
    萧宁方才顾不上他,这一会儿,也得考较一二,且观他这刺史当得如何。
    “臣在。”宋辞面对萧宁,自是不敢怠慢,听声即刻上前。
    “冀州之内,哪一处的粮产最高?”萧宁的问题问得很是刁钻。可是,民以食为天,身为一方大吏,不知百姓之根本何在,又如何可为一方大吏。
    宋辞自知萧宁最在意民生之事,有些功课那已准备齐全,闻萧宁之一问,立刻答之,连产量最少的地方,他都心中有数。
    待听完宋辞的回答,萧宁略是满意地颔首,可见心中欢喜。
    宋辞那是暗松了一口气,最怕就是萧宁这等务实的人,逼得宋辞就是想不务实,为了不被唐师甩得太远,他可得卯足了劲的追。
    “那宋刺史了解过,为何有的田地粮产较高,有的地方粮产极低。我若是记得不错,你所说的两极之地,田地水源,相差无几。”作为一个在冀州呆过一段时间,而且和秋渠一道解决过屯田开荒事宜的人,最是明了其中田地的差距。
    宋辞这回一时答不上来,要说这个事,他打从听说那会儿开始也纳闷了,怎么地方差不多,产收却是天渊之别,这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宋辞恰好又被萧宁问上这么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面上一僵。
    “你们说呢?”萧宁并无怪责宋辞之意,只是扫过身后跟随的身着官服之人,这些人身上穿着厚重的衣裳,头上顶着玉阶,闻萧宁之问马上有人答道:“或许与粮种有所关系。”
    萧宁听此一问,看向说话的人。
    这一群是工部的人,萧宁把人弄出来,压根没多想,她只要一半的人,工部内自己安排,到最后只要有一半的人跟她出来就成。
    当然,留在雍州的另一半,最后也会明白的,他们留下,照样会成为考验。
    这一位看起来有些干瘦,皮肤黝黑,胜在双目有神,说起粮种的缘故时,萧宁道:“这是有什么讲究?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却是外在之故不是吗?”
    干瘦的男子作一揖而答道:“淮南与淮北相隔甚远,所产之物大不相同,然冀州,粮产天渊之别,只能是粮种之故。”
    “依你所见,今天下各州,若说粮种上佳是为何处?”萧宁不是不懂其中的道理,毕竟秋渠为萧宁普及了不少知识,更别说在李狂他们这群人里,精通其理的不在少数。
    她知,亦想知道工部之内的官员们,有多少将这民生重中之重之事放在心上,有心去了解过的?
    “雍州内。”雍州内的粮种一直都在不断的改进,身处于雍州内,有心之人,必将天下的收成所得的粮食,尽都仔细查看过。
    萧宁道:“那你们这一回出来,有带雍州粮种的吗?”
    谁也没有想到萧宁还会提出这样的疑惑,皆面面相觑,还是那位黑瘦的男子道:“臣带了一些,但并不多。”
    萧宁眼中闪过赞赏,“不错。这五谷种子,我皆命人将最好的送往各州。”
    问他们有没有带是一回事,萧宁都有什么样的安排亦不妨叫他们知道。
    “公主英明。”干瘦的男子连忙山呼,神色间尽是欢喜。
    “你叫什么名字?是为工部侍郎?”萧宁带人出来,连人都没有仔细见过,毕竟日子长着,总有认识人的时候,不必急于一时。
    只不过能把民生之大事记在心上,了解粮种一事,这一位倒是一个有心人。
    既是有心之人,萧宁又怎能不将此人记住?
    “臣吴在。”被萧宁问名字,干瘦男子显得有些激动,急忙自我介绍。
    “很好。冀州内的水路,你且看看,在离开冀州之前,我想听到关于冀州所有田地,渠道的报告。”萧宁给人一个任务,末了又补充,“在我巡察冀州之时,你需得跟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