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宁倒也是说到做到的人,他们配合,萧宁是该给他们的好处一样都不少,虽然不是无偿的。但能换得到,这已然是莫大的幸事,谁还敢挑三拣四?
荆州内的地盘,萧宁从未来过,既然来了,诚如她所说,她要让这天府之地尽在她的掌握之中,如何教化万民,如何令荆州世族哪怕心里再不甘愿,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要做到这一点,开一个好局只是一个开始,至于将来,须得慢慢的经营。
律法从简不假,萧宁告诉所有人的杀人者死,这一点无论是换成谁都一样。
叶娘的死,幕后指使,指使杀人者死,至于一应同谋,各有责罚,陆长史这个长史自然是做不成的了。
这一点谁都不例外,毕竟总是需要杀鸡儆猴的。
怪只怪他们以为用这样的办法能落萧宁的脸,最后倒是让他们把小命搭上了,萧宁没有把他们全杀了,这已然是手下留情。
随后,萧宁就在荆州内修史。
是啊,修史,这可是名垂千古之事,这也是传扬文化的大事。
荆州这个地方,一直以来不受战乱的影响,别管是谁强谁弱,谁要是强,他们也不跟人打,乖乖的开城门投降,且让人进城。
可是要说接管荆州一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荆州世族可不是傻子,更不是轻易接受别人引领的。
所谓你想管荆州,口号他们喊得那叫一个配合,暗地里如何使绊子,这就各凭本事说话了。
反正荆州刺史这位就算想好好地当好这个刺史,最终也只能是保全自身,没叫他们坑着。
萧宁荆州转一圈,立刻觉得荆州内既然不受战乱的影响,书籍传记想是保存得最好的。
何不趁此机会,以修史拢人?
要说修史的事儿,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萧宁之前在雍州时也提过要修史,这到现在也没有修成多少。
要知道历史可是让后世人了解现在的工具,萧宁是本着公正这一点让人修的史。
到了荆州内,萧宁打算修一修荆州内的人物传记,且看看荆州内有多少人才辈出。
这下子,哪怕本来因萧宁的手段而不满于萧宁,且又因萧宁把他们的家底都快折腾完而不满的人,都挺乐意萧宁修人物传记的。
毕竟统计一州之人物,这何尝不是对他们荆州的肯定,尤其更是对各家的肯定,这是长脸的事,谁能忍住不为所动。
修,修!
不仅修,他们还贡献出自家的各名人自传,一致认为就得配合萧宁把这个事情办好了。
萧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修人物传和修史听起像是两回事,这不是投石问路吗?然后也可以同类归之,务必将两者兼之!
也正是有了修人物志这一个开头,哪怕本来还在观望的人,这一回也觉得自家名人无数,岂能不让后世知晓,纷纷贡献自己的藏书。
一时间萧宁忙碌得很,在看到这诸多书时,萧宁让人自雍州运来的不少书,萧宁岂能不用之。
于荆州内同样建起藏书阁,不为什么,只为供天下人阅览。
萧宁让人运来的书可不少,至少让颜刺史寻出来的三层楼全都摆满了。
这可都是纸质的书籍,摆得满满的楼层,凡是进去的人,看过里面的书,都不得不赞萧宁一声霸气!
至此,更是收拢无数士人之心!
各家的藏书谁不是捂得严严实实的,若不是与之交好之人,谁乐意把书借给你看。
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化难以传承,世族才有那垄断的底气。
萧宁可就不一样了。凡她所到之处,想要养天下人才为萧氏所用的人,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养出更多的人才,更欲掀文化之盛况。
纸质的传播是最好的基础开始,接下来就是书籍。印刷术都出来了,想要传天下文化,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难道还是多难的事?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萧宁见过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亦明白人才人才,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必能育天下学子。
如今大昌的底气不足,这也是萧宁为何不提出开科举的原因,须得养上几年,多费些功夫,养出多一些人才,这才能开科举,让天下学子以才出仕。
这条路要走不容易,要达成就更不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萧宁哪怕心里有许多计划,须得登高自卑,并不以为可以一步登天的原由。
当然,书楼都成了,以书楼为始,以令天下士人在书楼中谈古论今,广开言路,有何不可?
萧宁要彰显的是大昌的气度,想说话只管说,若能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利,不管是什么样的话,大昌都会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气度,饶是不管一开始对萧宁竟然用牛威胁他们,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这一回对萧宁亦是心服口服了。
女人,女人又如何!
萧宁是一般的女人吗?
这就是天下的男儿也难出其左右。
萧宁便由此开始,在荆州呆了足足两年,期间萧宁更是顺便往兖州去,新的皇城,萧宁早就看好位置了,何不趁此机会建起。
她这巡视各州,顺便把新的京城建成以迁都的事,谁能不同意,正好这兖州、荆州之内,也需要有个真正能管得了事的人坐镇,想必能让这两州的百姓尽快心归大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