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0页
    加上周大郎时不时的指点他七里村的农时,让白庄头对老周家的感官越发好。
    刘氏见了暗鬆一口气,再想起看三个孩子时,这才发现他们好几天都没去地里,也不过问地里的事。
    她不由把大吉找去问话,“他们近日在忙什么呢?”
    “考试。”大吉提醒道:“学堂快要放假了。”
    刘氏这才惊觉快要过年了,“少爷学得怎么样?”
    “应该还不错吧,我看庄先生面色挺好的。”
    刘氏便放下心来。
    但此时庄先生的面色却称不上好,他今日的小院里迎来了不少家长客人。
    满宝跟着一大群同窗挤在门外,偷偷的往院子里看去。
    有人小声的道:“是你爹……”
    “关三,你爷爷也来了。”
    “连里长都来了,看来我们是真的不能读书了。”
    “关三,你家也缺钱吗?”
    被问的关三没说话,他长得高,年纪也大,不像满宝他们趴在最下面,他是趴在最上面。
    庄先生见一群家长都没说话,目光还时不时的飘向后面,便知道他们在顾忌什么。
    庄先生便轻咳一声,高声道:“还不快回去念书,要我罚你们写大字吗?”
    一群少年及孩子瞬间散了,大家蹬蹬的跑回教室,却不能安静下来。
    村长的儿子周彬先起身问和他同龄的关三,“你爷爷也来了,他也不让你读书了?”
    关三郁闷的道:“我爷爷说给我在城里找了份活儿,让我进城去干活儿。”
    “什么活儿?”
    “给账房做学徒。”
    不少同窗都羡慕起来,“那你以后岂不是要做账房了?”
    关三闷闷的道:“我不想做账房,我想去县衙里做书记。”
    周彬羡慕的道:“你现在能找到账房学徒的活儿算不错了,本来我爷爷也是让我去做学徒的,结果秋后再去问,人家就不收了,说是今年生意不好,东家不愿意多养一个人。”
    “本来我们应该再读两年的,结果现在就要出去了。”挤在一起讨论的都是跟周彬差不多一样大的少年。
    但一旁也围了不少和白善宝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更加失落,几乎都要哭出声来,“你们好歹比我们多读了几年书,我们才读完《论语》而已。”
    剩下的白二郎、白善宝和满宝一脸懵的看着众人,他们是今天一早来学堂时才发现不对的,一直到现在,他们都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个晚上过去,同窗们都要离开不上学了。
    第363章 辞学
    庄先生推开虚掩的教室门,还凑在一起的学生们立即一鬨而散,跑回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庄先生站在门口顿了顿,这才走上讲台。
    他低头去看安坐在课桌后的学生们,半响才幽幽的歎了一口气,“明日就要考试,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应试了。虽然还只有短短几日的时间,大先生希望你们能够一如既往的认真。”
    这话的意思是,他已经同意学生们退学了。
    其实不同意也不行,束脩是一年一交,年后就要交新一年的束脩,就算庄先生愿意降低束脩,这些学生的家长也不答应再把孩子送来了。
    因为除了束脩外,他们还得给孩子交伙食呢。
    以前,那点米面和钱在他们看来没什么,但这会儿却不同了。
    今年粮食歉收,谁也不知道明年是什么光景。
    秋收后之所以还让孩子们来上学,是因为一年的束脩都交了,不来实在浪费。
    但每个月孩子们都要拎一小袋的米面来学堂,这对家里的负担也有些重。
    但又不能不拿来,总不能别的孩子有吃的,自家孩子就饿着肚子吧?
    而且在大人的眼中,读书是很费力气,很费脑的,不仅在学堂里要吃乾的,在家的一顿早食也得吃乾的才行,不然到了学堂肚子一饿,哪里还听得进先生讲课?
    所以凡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的,一天至少要给孩子吃两顿乾的。
    而一顿乾的,化了粥或面片汤,起码够一个人一天三顿的量了。
    七里村及附近的这两三个村子并不多富裕,愿意送孩子来学堂读书的多是家里富裕一些的富农。
    前提还是庄先生要的束脩本就不多,家里供一个孩子一日三餐的吃乾没问题。
    但这一番天灾下来,各个家里的存粮都不多了。
    所以学生们家长私下一商量,这才选择这时候找上门来和庄先生辞学。
    庄先生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先生,自然知道他们现在的艰难,所以挽留一番,甚至表示愿意减免束脩,见他们依然坚持后便也只能同意放学生离开了。
    虽然已经决定让他们辞学,但庄先生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在考试过后,他将这些学生一个一个的叫到隔壁小院里单独谈话。
    年纪小些的,叮嘱他们回去后要反覆诵读《千字文》和《论语》,他道:“这两本书中蕴含了大智慧,现在你们或许还读不懂,但以后年岁渐长,读得多了,自然有所得。”
    八九岁的孩子目露茫然,庄先生顿了顿后便道:“你们只要记得回去后也要每日都诵读《千字文》与《论语》就行,已经学会的字久不看也会忘记的,你们若是把已经学会的字又忘了,岂不是辜负了家中父母的期望?这两年的学也白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