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页
    第二天的早报,刊发一条震惊的消息。
    【省实验中学政教主任试图掉包本届高分考生志愿,当场被警察抓获】
    报道中,还隐晦提到,这位只有普通高中学历的女教师,之所以能从校工变成带编制的领导,可能涉及帮人造假,让家里有背景、高考分数不理想的人,冒名顶替上大学。
    赵家的天塌了!
    赵老太一早来电厂家属院,让儿子赶紧想办法把女儿救出来。
    “姜美娜,都怪你!要不是为你的破事,文英也不至于会被抓!你前夫不是很有能耐吗,他能给你和文宇安排国企的正式工作,肯定也能让警察把文英放了!你快点去找你前夫!”
    来瞧热闹的邻居,听到赵老太这话,有人面面相觑,有人恍然大悟。
    第9章 见面
    年底,报道赵文英案件的记者,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新闻奖。
    相关部门以此为戒,出台多项措施,杜绝高考舞弊以及侵害考生权益的行为。报道这个案件的记者,也被很多寒门家长奉为英雄和恩人。
    据说,记者收到匿名举报信,得知省实验中学的赵文英会掉包某个能考上京大的优秀学生的志愿表,把京大换成偏远地区的定向师范专科。
    记者收到匿名信后,立刻去调查这个叫赵文英的人,凭记者的敏锐直觉,他觉得赵文英应该不是第一次干侵害学生权益的事情。
    若不然,一个文化水平和素养一半的人,怎么可能坐到现在的位置。
    跟踪赵文英几天,记者就发现线索,并且得出结论——赵文英是在前年帮助某个有点权力的人的子女顶替了农家子弟高考的成绩,上了好大学。
    赵文英现在的职务,就是利益交换的结果。
    记者感觉事情有点大,主要是涉及到高考学生,太敏感。思虑再三,最终找警方合作。
    警方也觉得事情重大,这种事情最好是要抓现行,要不然对方肯定抵死不认账。于是,警方潜伏在档案室里,等着赵文英出现,抓现行。
    根据记者之前调查的线索,警方突击审讯,赵文英为了脱罪,对之前做过的事情也供认不讳,她一直强调,她是被那些有权势的人逼的。虽然她得到好处,但也是被迫的。
    记者根据此事,做了几个专题报道,一举成名。
    很多人都猜匿名信是谁寄的?
    有人说赵文英德不配位,早就有人看她不爽。
    有人说,被顶替的学生发现端倪。
    有人说,是赵文英的亲大嫂所为。因为小姑子明明是靠大嫂才能上高中找了份校工的工作,却对嫂子指手画脚,隔三差五借钱,引起大嫂的不满。
    就连赵老太也是这样怀疑,天天在电厂家属院撒泼谩骂,几十年前在农村当泼妇的习惯全找回来,把姜美娜祖宗十几代都骂了个遍。
    “姜美娜!你是被人用过的二手货,根本配不上我家文宇!我儿子清清白白的,捡你这个破烂,你还不知足!还害我闺女!你这个生不出儿子的二手货!我闺女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让我儿子跟你离婚!”
    在赵老太的谩骂中,电厂里谣传多年的谣言得到证实。
    姜美娜能进厂领导的直系亲属都很难进的人事科,赵文宇能进物料部当库管,还都是正式工,都是因为姜美娜的前夫!
    沈苒的亲生父亲似乎非常有能耐。
    对于赵老太把赵文宇和姜美娜多年维护的自尊心和脸皮撕下来往地上踩的事,沈苒连看热闹的心思都没有,她继续守在路边,等待那个迟早会出现的人。
    *
    宋时乘坐的火车是接近凌晨到南市,他拿着介绍信,去南市军区招待所先住下,等待白天再去沈工给的地址。
    招待所两个前台服务员聊得热火朝天,有人站在前台跟前她们都没有注意到。
    一个说完,另外一个迫不及待地发表意见,宋时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宋时索性站着等一会,等她们聊完。
    原来他坐火车这几天,竟然发现这么大的事情。
    南市本地的记者,连续发了几天的专题报道,揭露高考招考工作中容易被做手脚的环节。
    两个服务员热聊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她们说,认识的人前几年参加高考,平时成绩很好,结果却落榜。看到报道之后,他们都怀疑自己被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维权,
    宋时拿起旁边报刊架上的报纸,果然在本地报纸的头版头条,看到了相关报道。
    宋时看完报纸,再次走到前台,用手指关节敲敲桌面,把两个热聊的服务员吸引过来,再把证件和介绍信放桌面上,“住宿,要单人间!”
    服务员看向宋时,只见眼前这位穿着85式少校军官服的年轻军官,五官俊逸,英气逼人,却透着一股让人难以接近的冷淡。
    其中一个服务员微微脸红地抢先把证件和介绍信拿过来,很快就把入住手续办好。
    第二天,上完晚班,本该交班的其中一个服务员并没有马上下班,一反常态地在大堂殷勤地给下楼准备吃早饭的客人提供咨询服务。
    看到凌晨入住的少校从楼上下来,她立刻把之前问询的客人丢在一边,上去对少校说:“少校同志,你是要吃早餐吗,正好我要去,一起吧?”
    宋时看了一眼对方,说:“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