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页
    ……
    云禧先在静宁街的牙行看了一回,没找到合适的,便还是去了广宁街。
    广宁街与南城门衔接,比静宁街热闹得多。
    云禧一路疾走,赶到日升牙行时,李掌柜正在关门。
    她赶忙上前说明来意。
    李掌柜沉吟片刻,“租铺子啊,出租的不多,卖的倒是有几个。”他打开门,“小娘子进来看看吧。”
    “好。”云禧进了屋。
    李掌柜找出两本大册子,翻开其中一本,点着中间一行字说道:“这间出租,在贡院附近,位置好,但租金不低,年租金三百两,三年起租。这样的肯定不行吧。”
    云禧颔首,确实不大行,一年三百,三年就是九百两,够买两套房子了。
    李掌柜笑道:“小娘子还是看看卖的吧,但我实话实说,出卖的铺子大多位置很差,租又租不出去,卖也没什么人买,放着又亏得慌。我去跟东家说说,要是能成,租过来开医馆却是正正好好。”
    “行。”云禧点点头,李掌柜说的入情入理,万掌柜确实没忽悠她。
    李掌柜翻了几页,指着一个让云禧看,“我比较看好这个,贡院西北,明秀街上。这里住的多半是富户,商铺不多,成不了气候,所以做什么都赔。”
    明秀街,在罗家附近,离静宁街不算太远,步行两刻钟左右。
    两间商铺由厢房改造而成,后面连着一座正常大小的二进院落。
    房子八成新,要价一千五百两。
    一切都很合适,但租金绝不会便宜。
    云禧试探着问道:“李掌柜估计一下,租金大约多少呢?”
    李掌柜沉吟片刻,“商铺加院子,月租七八两肯定要的。”
    枯荣堂那么小都四两五钱,这一家总共七八两,不贵,算是良心价了。
    云禧道:“如果买的话,能便宜一些吗?”
    李掌柜笑了,“当然,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你是老万介绍的,还是个大夫,价格方面不用说,我肯定会帮你杀一杀的。”
    云禧点点头,“那好,咱再多看几家,我比较一下。”
    还有三家正在出售,一家在西南,两家在东南,位置比较偏,面积也都不小。
    价格高,性价比低。
    云禧多方面权衡之后,还是觉得明秀街的好一些。
    她想了想,问道:“李掌柜手头有宅基地吗?”
    李掌柜道:“只有住宅,铺面没有。京城嘛,你也知道。”
    “我明白了。”云禧也觉得自己问得太外行了,“我想看看明秀街的房子,您明天有时间吗?”
    李掌柜道:“早上有两个看房的主顾,云娘子就定在巳正吧,我去接云娘子,咱们一起过去。”
    ……
    李掌柜的家也在静宁街,他把云禧捎了回去。
    坐在马车上,云禧闲着没事,意识进到空间里,粗略地搜索了一下……
    总共找到两块玉饰、两部手机、一部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五块电子表、六块机械表、八条不值钱的装饰性颈链,还有一个病人送的包装都没拆的首饰盒。
    电子产品她不可能拿出来卖,两块玉饰是玻璃种的,成色极好,但一块是爷爷给的,一块是妈妈给的,都不能卖。
    颈链太细,成分不纯,卖不上好价钱。
    首饰盒是花梨木打造的,说明书上说,里面除八音盒装置外,还有一面不小的水银镜。
    这个应该能卖上大价钱。
    一想到要卖,云禧就觉得心痛。
    这些东西都来自现代,那是她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每样东西都承载着她的思念和过往。
    她舍不得,所以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不然,还做回云中晖的老本行,当游医?
    那样的话,她只要租个小院子,够他们娘俩生活就行了。
    也不好,当游医没办法照顾豆豆,而且她不放心把孩子全权交给别人。
    ……
    就在云禧左右为难的时候,季昀松也陷入了困境。
    他去找老侯爷询问婚事。
    老侯爷给出的答复很明确:一,他的对外身份是庶出,且无法证明他的血脉;二,忠义伯虽是武将,但颇受皇上重用,而且忠义伯世子年纪不大,却已经是御前二等侍卫了,正四品武官。有这样的老丈人和大舅哥,他必定前途无量。
    账目清楚,简洁明了。
    季昀松只赚不亏,绝对是占便宜的一方。
    他们唯一没有考虑的是他的感受,他喜不喜欢,接不接受。
    季昀松眉头紧锁,眼帘低垂,左手飞快地转着右手指上的玉扳指。
    老侯爷心里极不痛快,压着火气问道:“怎么,你对这桩婚事不满?”
    这句话单刀直入,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季昀松如果承认不满,老侯爷定会大发雷霆,如果他否认他的真实意愿,那么他的第二次成亲对象就依然是一个他根本不会喜欢的女人,而且一纠缠就是一辈子。
    从功利的角度上讲,他娶忠义伯的姑娘,利大于害,但从感情和自尊上讲,他无法说服自己屈从这样的安排。
    他突然深刻地意识到一点:其实,季家没一个亲人是发自内心地对他好,包括祖父,也包括父母和兄弟。
    他与这侯府格格不入。
    他让季春景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奴婢们骑到他的头上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们的心里只有季春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