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还嫌弃:“看这甲鱼瘦瘦巴巴的,不太补的样子。”
刘翠赞同:“甲鱼小就算了,怎么只有三只呢?我们家就能坐两桌,明天建业的老师、师娘,两个师兄还有罗家的人,怎么着也能有两桌吧?”
楚韵连忙劝:“三只够了,罗家肯定只会来几个人,挤一挤也能坐一桌。”
“那行吧。”两个当妈的勉强接受。
等亲妈和岳母一走,王建业叹了口气:“搞这么隆重,我妈和岳母也不嫌麻烦。”
楚韵瞪他一眼:“还不是为了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王建业笑了笑:“走吧,我们去厨房帮帮忙。”
“你去吧,我就不去了,我去歇一会儿。”
“嗯。”
第二天中午正式待客,除了九大碗,还有腊味合蒸、红烧鱼、青菜豆腐汤,一共凑够了十二个菜。
嚯!这场面,把一群人都震住了,太隆重了点吧!
王杰、楚为民、李桂芳和刘翠几个长辈,招呼大家坐下吃饭。
“别客气,随便坐。”
“都是家常便饭,看上什么吃什么。”
一共三桌菜,中间的主桌,楚韵爸妈、王建业爸妈、纪明老两口,罗家老两口刚好一桌。
楚韵和王建业坐右边那一桌,同桌的有大哥大嫂们还有王建业师兄,以及罗玉爸妈,他们这一桌人多,好在摆的圆桌,也能挤一挤。
左边那一桌就是给孩子留的,王勤和陈晶抱着孩子主动去左边坐,罗玉拉着王沐和王林一起坐,王林叫表哥坐他旁边。
罗玉拉着王沐介绍,这是啥菜啊,以前没吃过。
有几样菜王沐也没吃过,就问堂哥王勤。
王勤白了他一眼:“别看我比你年纪大,要说伙食标准,我们家比你家差远了。你都没吃过,你觉得我妈能做给我吃?”
王琴琴捂嘴笑:“你们别理我哥,他就是酸了。”
陈晶笑眯眯地说:“对,别理他,我们快吃,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桌上摆着大餐,怎么能不整点酒?
楚韵早有准备,拿了一罐米酒出来,这是她在南方倒货的时候跟人买的,陈年好酒。
这一顿宴席,吃得宾主尽欢,下午几个老人凑一起,在东跨院煮茶聊天。虽然都来自不同的行业,当兵的、当老师的、当农民的、当工程师的,坐下来回忆一番往昔岁月,也有说不完的话。
聊到下午三四点,时间不早了,罗家老太太要回家了。
纪明带着老妻也要走了。
楚韵把准备好的回礼递给郭旭和罗红日:“我们就不送了,你们回去路上照顾着点他们。”
“知道了。”
罗红日和郭旭还专门跟楚韵爸妈和王建业爸妈告个别,罗红日会说话,把两个老人逗得哈哈大笑。
王建业脸上都是放松的笑容:“师兄,快点,老太太在门口等你们。”
“来啦来啦!”
团聚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王建业等到初六去单位上班,楚韵爸妈和公婆都说要回去了。
王杰:“回去就快要开学了,我和你妈要做点准备。”
楚为民:“开春了要收拾收拾农具,地里的活不能耽误。”
楚韵知道留不住,也没有多说,收拾好包裹送他们去坐火车。
她给娘家准备的回礼,和给公婆准备的不一样。给娘家的,长筒靴就准备了十双,还有一些适合他们布料、北京特产。给公婆那边准备的,就是一些书,一些吃食、小礼品,方便他们带回去分送给亲友。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这段时间照的相片,王建业加钱请人洗出来,做成厚厚三大本相册。他们留了一本,其他两本一家各一本,带回家做纪念。
火车上,张素芬抱着相册不松手,不住地跟王建国说:“你看看,把我照得多年轻啊!”
陈晶凑趣儿:“妈你本来就年轻,上哪里找你这么年轻漂亮的奶奶。”
张素芬被哄得哈哈大笑,也不看相册了,从陈晶手里抱过小孙子,逗着浩浩哼哼唧唧地笑。
李桂芳笑:“这孩子你们照顾得真好,从咱们老家来北京,这么冷的地方,连个喷嚏都没打过。”
“还是楚韵照顾得好,不管去哪里玩儿,都不忘给浩浩带一张毛毯。”
张素芬也赞同婆婆的话:“就是,弟妹照顾得好。”
楚韵带着两个儿子慢慢从火车站走回家,楚韵一手一个挽着:“哎呀,等你们以后长大了,跟我和你爸现在这样,离开家去外地,我和你爸老了,说不定就跟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千里迢迢地去别的城市看你们。”
王沐握住妈妈的手:“我们以后不走远,就和你们在一个城市。”
王林看了一眼哥哥:“不敢保证哦。”
楚韵呼出一口白气,扭头看小儿子:“哦,你长大了准备去哪里?”
“我想出国看看。”
“出国读书?”
“嗯,我想去。”
王沐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想去的。爸爸说,国外的工业技术好,我想去看看,究竟有多好。不过我就去看看,以后肯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和爸妈住一起。”
王林嘿嘿一笑:“我就不一样了,我要出去看看,别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到时候等我长大了,就去赚他们的钱,带回来给妈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