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如诗笑着点头,“好了。”
这次再见到姜迎春,不知道为什么,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她忍不住靠过去,“迎春,我以后都叫你迎春吧,等我毕了业,我能不能去你那里上班?”
姜迎春挑眉,“还怕嫁不出去?”
“哎,谁说那个了”,贺如诗不满,“我说真的,你现在可是全国知名人物了,你那个工业园,都上了好几次电视,我可是知道,你以后还要扩建的,肯定还需要人啊,我好歹还是有一点本事的,给你打工,你不亏。”
姜迎春知道,她是真的走出来了,“那好啊,你这样的人才,我可是双手欢迎。”
贺如诗一脸高兴,“那就这么说定了。”
她忍不住盘算,明年,她就能毕业,到时候,她就去姜迎春那里上班,快了。
可是,听到姜迎春打算在学校进行招聘演讲的时候,她忍不住懊恼。
什么快了,她明年才毕业,人家那些人,今年就能去姜迎春的工厂上班了!
第76章 校园招聘 ·
在学校进行毕业生照片宣讲会, 是姜迎春从去年就有的打算。
虽然还是春末,离毕业季还早得很,她已经打算进行宣讲了, 毕竟,经过长时间神思熟路的决定, 才会不容易动摇。
她也没想到, 她这个想法一提出来, 学校就表示了很大的认同。
尤其是校长和李为民教授几个,他们亲自去姜迎春的工厂参加过开业典礼,对于她以后的发展, 更是寄予厚望。
李教授很是激动,“我虽然是搞农学的,可国家政策,我也有了解啊,计划经济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市场经济会成为新的主流,迎春,你的综合工业园, 未来,有巨大的活力啊, 前途不可限量。”
校长作为全国知名大学管理人,更是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是啊,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不拘泥于‘铁饭碗’, 投身于更多的新生行业当中,一定能为社会, 创造更多的财富啊。”
他们是满怀激动,可姜迎春知道,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代,‘铁饭碗’的概念深入人心。
特别是八十年代,虽然贫穷,可很多人,对于工作,首先看的是稳定和面子,能够在国家的安排下,有一份稳定长远的工作,说出去,人人羡慕,对于工资,需求反而没有那么强烈。
应运而生的个体企业,在大部分人眼中,都不是什么好去处,因为,说出来没面子。
特别是姜迎春这样的乡镇企业。
果然,宣大这一届毕业生,达到好几千人,可听说是民营企业来进行招聘,来听讲的人员,百十来个。
其中,还不乏来看热闹的。
“哎,你也来了,我听说这次有个个体户来我们这里招聘?”
“我来看热闹,不就是姜迎春吗,全国状元,这次在全国商品大会上,还和外国人做成了生意。”
“啊,她啊,前几天还在电视上看到了,她厂子在乡下吧。”
“可不是,和宣城的级别,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敢来招聘,学校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还专门把大会堂借给他。”
“出了点名,就以为了不起了呗,就算把生意做到国外去,不还是个个体户,一个弄不好,就倒闭了,你看京辉服饰,做的够大吧,最近,老板儿子犯了事儿,都上报纸了,离倒闭也不远了。”
“还是铁饭碗保险,国家公务人员,旱涝保收,说出去还体面,给谁打工都比不上给国家打工。”
“你说的倒是对,可你看,还有不少人来呢。”
“都是些穷光蛋呗,就是听说姜迎春给的工资高,想来碰碰运气,一个个看不透,高有什么用,要是倒闭了,一毛钱也发不出来。”
这样的对话,并不少见。
直到校长和姜迎春一同走进会堂,场面才渐渐安静下来。
校长依旧是笑呵呵的样子,他把姜迎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夸了一遍,鼓励大家踊跃应聘,挥挥手把讲台交给姜迎春。
姜迎春听得忍不住笑起来,校长这话说的,好像个托一样。
不管能招聘到几个人,她都很感谢校长和老师们的支持。
发下宣传册,她按照计划,条理清晰,从企业发展,到员工回报,到未来计划,分条缕析,开始进行演讲。
场面逐渐安静,那些最开始看热闹的同学,看着讲台上神态自如的姜迎春,心中滋味莫名。
短短的一个小时,姜迎春几乎没有停歇,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句废话。
四周是小声的惊叹声。
“她好镇定,这么多人,还有老师在后面,她讲的那么好。”
“她都没有草稿,和她比,我觉得我太差劲了,怪不得人家能开工厂。”
“就她这种气度,我觉得她很可信。”
姜迎春发言完毕,开始给大家提问的机会,“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向我提问,就业,本身就是双向招聘的过程。”
一直以来,包分配的大学生,都是被选择的那一个,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双向招聘’这个词,让大家愣了神。
大家互相看看,有个男生慢慢举起了手,“你好,请问,能,能具体说一下,工资的事情吗?”
姜迎春点头,“个人的福利待遇,本来就是应聘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你的问题很好,那我再详细说一下,我们企业,现在的员工工资水平,在三十到一百五十不等,在座的同学,如果加入我们的团队,会有一段实习期,实习期内,工资六十,转正之后,会根据能力,进行提升,而且,我们每半年,提升一次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