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平静地凝望他半晌,然后脱了鞋履,躺上床去,又拉下了床帘。
“本宫累了。”她的声音透过薄纱传来,有些不真实,“歇了吧,柳先生。”
他沉默地望着那轻轻摇漾而终至平息的帘帷,直到眼睛都发酸发疼,才闭了闭眼。
“毕剥”一声轻响,是那红烛爆了个热闹的灯花。
(二)
待列国来贺的宾客使者都离开徐国,柳斜桥也很少再见到公主了。徐国正忙于厉兵秣马,准备出征楚国,公主大约每隔半月会回来府里一次,问问他的生活如何、有何缺欠,偶尔也问问他对战事的看法。但他已知道自己献上的平楚方略她并不看好,也就不再献丑。说到底,论战场上的谋略,他们兄妹都比他强太多了。
这样的日子,平静安好,似乎和他娶她之前并无什么两样,有时他几乎要以为时光停滞了,而新婚那夜的尴尬从未发生过。她在他面前笑得得体,每一字每一句都合乎身份,时而还显露出款款的柔情——
但他却知道,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女人,并不是真正的她。
他也觉得自己不知好歹,原本不曾期待过她真实地对待自己,可是在当真见过了真实之后,就会本能地反感她的一切伪装了。
过了三个月,到正月里徐敛眉又来了一次,陪他吃了顿饭。
她说,徐醒尘马上就要出征了,她问他想要什么。
他静了静,说:“在下希望从军。”
她想也不想便道:“不行。”
他大约也料到了这样的回绝,只是仍有些寥落似地,“殿下是想这样让我留在岑都一辈子么?”
“如果可以我还真想这样做。”她冷冷睨着他,“但你会留在岑都一辈子么,柳先生?”
他不想再争辩下去。当她浑身竖起了防备的刺,对话就总是变得毫无意义。于是他说:“那在下请求,若世子得胜了,便将楚王全宗灭门吧。”
她的眼神微微一深。她是有些惊讶的,他从来没说过这么狠毒的话。可是他的眼睛发亮,冷冷的亮,那是仇恨的光,她很熟悉。她于是知道他是认真的。
“依军礼,降虏不杀。”她道,“他们若是投降了,本宫必须将他们带回来。”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地吐出来。好像只要想到楚国王族还会活下去,就会让他十分难受似的。
她端详着他,慢慢道:“本宫可以答应,将他们带回来后便交给先生处置,如何?”
他离座行礼,“多谢殿下。”
用完了膳,她便要离去,冬春之际天色昏黑,外头的灯已挂起来,映着雪地里新踩的足印。他送她到门口,问道:“殿下下回何时来,在下也好做上些准备。”
这话让一旁的鸿宾都红了脸。她倒是坦然自若,将长衣的风帽戴上,只露出巴掌大一张清丽的脸,脸上一双深黑的眼睛盯着他瞧,“三日后世子出征,本宫会去南境的赤城督战;待灭了楚国,本宫再来看望先生。”
他神色微动,“那今日竟是要同殿下告别了?”
她抿着唇微微颔首。
他微笑,“在下毕竟是殿下的夫君,如此作别,未免也太唐突了些。殿下可在意多喝一杯酒?”
***
今年的雪,同去年的雪,好像并没有什么两样。
徐敛眉命人在鸣霜苑的梅树下铺了一席,她靠着树干而坐,柳斜桥就在她对面为她斟酒。越过男人的身影望过去,花廊里零落着残雪,竹篱上缠绕着枯死的藤,更远的地方云如纤缕,飘飘荡荡地拂过四方寂静的惨白的天空。
男人忽然伸手碰了碰她的头发,然后指尖便挟着一朵半开的梅花给她看。他举杯:“祝世子与殿下旗开得胜,为徐国再开疆土。”
她莞尔一笑,一饮而尽。她这笑容就像是面对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宽容不计较。
旗开得胜,再开疆土?
“本宫不在意那些。”她低笑,酒意流转在她深幽的眸子里,“你知道本宫是为了什么发兵的。”
他竟尔也随着她笑,一边笑,一边还凝望着她,眼神浮动,像是温柔。她移开目光,放下酒杯道:“依先生的才能,不如多想想,待得了楚国那四十多城,要如何治理。”
“在下听闻楚人桀骜,最好是分而治之……”
谈起政事,两人之间的气氛就顿时变得干净爽朗。她想她喜欢这样,她喜欢听他有理有节地侃侃而谈,她喜欢看着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最紧要的地方,她同时也对自己说,这种喜欢,也无非就是求治的主君对优秀的臣下的喜欢罢了。
这让她感到轻松无拘束,她想他们之间或许本就应该是这样的。
而新婚夜的刹那绮念,雪谷里的数日柔情,那些,都是不对的。
她也有些迷惘,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嫁给他呢?如果嫁给他之后,他们仍然是以这种方式,在虚与委蛇、而心照不宣地相处着——
啊,是了。自己一定要嫁给他,是因为自己马上要出征了。
不论如何,她总是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
她想抓住他,在这连生死都不能确定的世界上,这样的想法,总不会很可耻吧?
第18章 曾轻别
(一)
月亮隐在云层之后,枯枝之间飘着残剩的雪,偶尔落进杯盏中化开,又不慎入了口,便是一片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