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孩子快一岁,圆头圆脑,白嫩可爱,才丁点就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像足了她娘,睫毛长长一排小扇子似的,扑棱棱。
看着人的时候让人不自觉的心软。
李芝才当了娘的人,心里头母爱泛滥,于是伸手就抱着大姐儿哄了一会儿。
大姐儿不认识李芝,虽然没哭,但手脚并用一个劲儿往老太太那边爬。
老太太又是一阵朗声大笑。
陪着李芝在东院里吃过一顿饭,顾青瓷见老太太精神乏了,就把大姐接过来抱着,邀了李芝去自己院子里坐坐。
李芝高兴地应下了。
她出门也带了一个丫鬟,眼下也没让跟着,只让人照顾自己的儿子。
顾青瓷那边的院子规矩要严谨得多,不是严肃,而是给人的感觉是各处都有章法,下人们各司其职,不会散漫混乱。
李芝那时候头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心里就惊羡又向往。
在西院里坐了一会儿,晚上还是回那边休息。
住在她以前没出嫁时候的屋子,里头整理得干干净净。
回了屋子没多久,白氏就过来了。
李芝难得回一次娘家,就算以往白氏对她们苛责严厉,可也还是生养她的娘,也没计较以前那些琐碎事。
毕竟出嫁女没有谁想同自己娘家闹僵的。
所以对着白氏,李芝也是言笑晏晏。
“娘怎么过来了?”
白氏也摆着一张笑脸,道:“方才那么多人,娘也没跟你好好说会儿话,你在夫家过得可好,女婿对你可好?”
李芝就牵着白氏的手拉着她坐下。
她脸上一片羞意,低颔的脑袋,轻轻点了点头,“都好,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夫君虽话少,但待女儿是极好的。”
白氏心中其实有些不喜,总想着当初要是把大女儿嫁给回娘家侄儿,母亲现在也不用这么愁了。
李芝从小做惯了家里的活计,性子虽然内向,但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要嫁去了白家,有她照看着侄儿,侄儿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是这样一事无成的,甚至连个亲事都没说上。
每每想到此处,白氏总是有些不得劲。
说不上亲事,其实也要怪白家的人心气高。
白家并没什么祖产,家中男丁都没甚出息,拢共也就在乡下有几十亩薄田,收些租子一家人勉强糊口不饿死罢了,可以说穷得叮当作响。
就只他们仗着和李家是姻亲,总是在外头拿这个说事,想娶人好人家的女儿。
但谁都不是傻子,白家虽说和李家有亲,然说起来但你姓白他姓李,明明白白且两家人。
且人家发家这么久了,也没见对你白家有什么厚待,可见这关系本就亲厚不到哪里去。
既然如此,跟你白家做亲想来沾不上什么好处,何苦来哉。
白家一时天鸡飞狗跳。
白老太太逮着机会就来找女儿,拉着白氏偷偷说事。
明明是来求人的她却一副严厉的面容,说白氏是嫁了个好人家,现下发达了却忘了母亲兄弟在家吃苦,侄儿至今没有去娶上妻子也不见她做舅母的担心一分。
几乎没直接痛斥白氏不孝顺没亲情。
却偏偏白氏很吃这一套,她叫白老太太说的羞愧不已,想着李家整日大鱼大肉,白家去过得清苦不已吃糠咽菜,怕是饭桌上半个月都不见荤腥。
再瞅瞅他母亲身上穿的衣裳,还打着补丁,上次过来也是穿的这个。她婆婆也是差不多的年纪,如今却俨然是个富贵老太太模样,身上穿着是上好绸缎料子做成的崭新衣裳,手腕上带着几个大金镯,面容红润,精气十足,日子不知道过得多顺心。
如此一对比,就越发心疼自己老母,于是连忙回房,偷偷拿了几锭银子塞给白氏。
白老太太立刻接过银子塞进怀中,这才有了一个笑脸。
又吃了几盏茶,用一些糕点就说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白氏照例是去房里拿了许多东西,几匹布,还有一些吃的,海味腊肉糕点等等。
因着给娘家塞了许多东西,白氏怕人瞧见不好想,更不愿意让别人说嘴,所以就招了个婆子去他们叫了个轿夫过来,又付了银钱,把他娘送回白家。
每次都是如此。
好在白老太太能拿捏自己的女儿,可也有分寸不敢做得太过,去李家去得频繁叫孙氏不喜可不好,那也不个省油的灯。
不过她这人精明,把自己这个女儿的性情摸得,就算每一次的目的是去哭穷要钱,也从不说讨好谄媚的话,而是冷着脸训斥她,似乎是为白氏着想一样。再穿一身破旧衣裳,白氏总能主动把钱送到她手里,每次都能满意而归。
这会儿白氏和李芝说话,其实李芝在夫家过得好不好心里压根不怎么关心,过得好又如何?已经嫁出去了成了别家的人,难道还能给自己家带来好处不成。
过得不好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她自己选的,怨不得旁人。
不过这话白氏自然不会说出来,她只道:“你是个运气好的,怀了身子一举得男,这就算在夫家站稳脚跟了。”
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反是你兄长不小了,膝下却还没个男丁,单一个赔钱的丫头片子有什么用。顾氏刻薄尖利,不准你兄长房里安人,可怜我们李家到现在还没个儿孙,外头看着一片风光,指不定背后人家怎么笑话骂我们绝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