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着一边拉着苏烟往里走。
苏烟面上努力笑着,心里却不大喜欢这阿姨的自来熟。
苏母跟蒋昌国走在后面说着话。
杨阿姨人有些热情过头了,说给苏烟买吃的还真买了不少吃的,又是糖又是饼干什么的,苏烟说不要还不行。
苏母也不是爱占人便宜的性子,尤其两家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呢,所以逛着的时候趁着给苏父毛衣,也顺便给蒋昌国买了一件。
在她看来,他们苏家又不比蒋家差了什么,蒋家男人说的好听,一个在林业局工作,一个在市政府,但论起人脉来,哪有苏父的机械厂副厂长广?要不是苏父现在是敏感期,不好用自己的关系将闺女调回城,也不至于愿意跟蒋家成亲。
朋友和结亲,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关系,别看现在姓杨的女人笑的开心,等女儿真正嫁过去后,可不一定就这么好相处了,尤其蒋家这个儿子还是个临时工,这是苏母有些看不上的地方,说的好听过几年可能转正,但那时候肯定要用些关系的,说不准还要他们老苏出马。
尤其这孩子长得还不怎么好看,苏母一想到自家闺女的漂亮脸蛋,再看看身边这个男孩,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儿,感觉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不过她也是人精了,脸上依旧笑得温柔,然后轻声细语问着一些话。
蒋昌国眼睛时不时在前面的苏烟身上停留一会儿,面对苏母一些家常话的问题,比如平时工作忙不忙,上面领导好不好相处,她有认识的朋友在那里工作,如果有为难他的可以跟她说,还有他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辣的还是清淡的……
看似边边角角,但却让苏母拐着弯将人摸清了七七八八。
整整逛了一上午,最后在百货商店里找了家菜馆吃的,点了三道菜,吃完就离开了,在百货商店门口分手。
杨阿姨还让苏烟过完年去他们家玩,苏母笑笑,说了两句客气的话。
回去的路上苏烟和苏母一时间都没说话,苏烟是心里纠结,她感觉人不能对比,一对比就容易出事,如果以前没见过楼斯白,她或许还能心平气和些,但接触过楼斯白,再接触过文雪青,甚至在她心里,感觉蒋昌国连惜字如金的张知青都比上,至少张知青外貌还是不错的。
想来想去,她觉得外貌还是真的挺重要的,至少以后生气吵架时,她能看在对方的脸上少生点气,最后忍不住了,犹犹豫豫开口,“妈,要不我再等等?”
其实乡下也没那么苦的。
当初看信的时候,她还真以为像苏父说的那样长的不错,现在她怀疑苏父眼睛有问题。
苏母沉默了一下,没把话说死,“我回去再跟你爸商量商量。”
虽是这么说,但在心里已经不考虑这个蒋昌国了,觉得这孩子性子有点面,能力也一般,闺女要真是嫁过去的话,恐怕还要看婆婆的脸色。
但她也不想真的让闺女一直待在乡下,好在她前段时间就在准备了,也没全听了老苏的话,自己也在托关系找适龄的男青年。
就比如给苏烟寄帽子的那位随军朋友,本来都好几年没有联系了,今年还是她主动联系的人,就是听说她家里有个当兵的儿子。
不过这事她就没跟苏烟说了,那孩子她还没见过,担心连蒋昌国都比不上。
母女俩一上午都没买什么东西,就纯逛街了,明天就是除夕,回到家后苏母就将苏父赶出去买年货。其实东西已经买了不少,已经不缺什么了,就是差些新鲜的菜,肉可能也不够,每年过年家里都会来不少人。
苏父早上已经出门买肉了,除了好几大块猪肉,还买到了一块牛肉,应该是城郊的老黄牛死了,拉到城里来买,牛肉贵,也只有城里人舍得花这个钱。
苏烟当天晚上就做了一道土豆炖牛肉,苏母苏父原本还不信,等真正吃到她亲手做的菜后,才忍不住惊讶女儿真的会做饭了。
心下顿时又高兴又酸涩,觉得女儿长大了,又觉得女儿吃苦头了。
第二天除夕,一早苏母就起来忙活了,虽然家里就三个人,但因为女儿在家,一点都不想敷衍,想让她过个好年。
苏父天没亮就出门去菜站买新鲜菜了,明后天菜站都没人,现在备的越多越好。
苏烟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时苏父已经拿着扫把打扫卫生了,苏母在厨房忙活,这时候也没有油烟机,整个屋子里都是菜香味。
今天天气不怎么好,都半上午了,外面天还是阴沉沉的,苏烟将自己衣服裹得紧紧的,然后帮着苏父打扫家里,完了又去熬浆糊,等会儿用来贴春联。
上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厂里有个怀孕女员工羊水破了,大年三十的,谁家都忙,她男人一个人跑过来借车,要带媳妇去医院。
苏父是厂里的副厂长,人又随和,厂里员工都信赖他。
苏父既然知道了这事,也不好当作不知道,尤其是了解到这两口子家里没人,父母都不跟他们住,当场就将剩下的事交给苏烟,他也跟过去帮忙。
苏母没说什么,中午的时候还整了三份饭让苏烟去给苏父送过去,苏父这一趟不到晚上是不会回来的,大年三十生孩子,医院肯定忙不过来,苏父中午应该没吃。
这边距离医院还有点远,苏烟也没车,只能徒步走过去。到了医院问了值班护士产房在哪里,然后很快找到了苏父他们,苏父正坐在医院走廊外面守着,那个男人不在,听苏父的意思是回家拿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