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的时间,京中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让他们都有些认不出来了,而且先前在街头听着那几个孩子讲解后,他们不确定皇上当真会重视他们吗?哪怕他们知晓京外的情形,但是压根说不出几条改革之道,也不能像弘晖阿哥那样,直接为皇上与朝廷建造出利器。
这些人有些仿徨,就只能来寻弘晖阿哥。当初他们去海外讲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弘晖阿哥促成的,如今他们回京了,想必弘晖阿哥应该不会不管他们了吧。
弘晖才坐定下来,就感受到眼前两人目光殷切地望着自己,他抬头时便对上两双可怜巴巴的眼睛,哪里会不明白这两人心思,心底失笑。
在他看来,这些讲学团出去走了一趟,也不算是完全毫无长进,至少现在能看得懂眼色,而且瞧着也比以前灵活不少,只来了两人,他原先还以为自己要面对的是叽叽喳喳的整个讲学团呢。
不过大致扫了一眼,弘晖差不多就将对面两人的身份摸清,这两人可以明显看出是分数不同阵营,年纪轻些的少年感更强,整个人也显得有些玩世不恭,而稍微年长些的则看起来文绉绉的,有点喜欢掉书袋子,明显前者是出身国子监,后者则是胤祉招来的。
弘晖的这些念头不过是在脑海稍纵即逝,面上未露出分毫,他看着这两个人,意有所指道,“难得你们这次是选了代表来……”
听弘晖阿哥夸赞了他们,两人脸上都露出高兴,略显有些骄傲道,“其实我等也是与那西洋人所学,那英吉利行事与咱们大清不同,不管是朝中议事还是民间百姓行事,时常选出代表以出面,而非让众人皆……”他们这番开口,露出几分对此举的赞同,那英吉利诸事与他们大清不同,他们初到时很是不习惯,但是待久了却能从中品出一二,如今反而觉得不错起来。
他们不过是稍微一提,弘晖就立马清楚两人所说的是什么,英吉利的选民制度已经出来很多年,虽然如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与大清这边一比,那就是相当地民主了,他原先只是想让讲学团出去宣传一下国内的文化,增强一下他们在海外的影响力,没想到这些人此次回来明显受到不少西方思想的熏陶。
但这不见得是坏事,反正变革早晚会发生的,若是这场序幕是由这些读书人自己亲自拉开,反而比弘晖自己费心竭力地折腾反而更有效果,看来讲学团的队伍不能停下,还是要不断选拔文人出海去见识一番,若是能让他们都成为最早“觉醒”的那一批,那就最好不过了。
“既然已经写好了上书的折子,不妨交予我,等我入宫见到皇法玛时,可亲自呈上去。”弘晖对海军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一直住在京城内陆,他没什么机会能去海域那边,故而一直没将这个海军建设提上日程,如今能由出海讲学团提出来,可谓是非常好的时机,到时候他不仅将这折子递上去,弘晖还打算自己也亲自再写一份折子,来分析这水上制海权的重要性。
虽然眼下压根看不出来那些潜伏起来的危险,但既然他们大清有那个实力,就该将一切都准备安排起来。
讲学团的两个代表对视一眼,然后转头看向弘晖,期期艾艾开口,“弘晖阿哥,不知你对我等可有安排?”
当初他们出京前,弘晖阿哥可是特地找了皇上给他们封官呢,如今总不会就丢下他们不管了吧?
弘晖早就在心中对这出海讲学团的人作了安排,便是他们不开口,自己也会找过去,总不能平白浪费这么好的资源啊。
这些人在海外待了几年,回京后差不多都能说出一口日常英语,弘晖觉得让他们来学校里当外语老师最合适不过了,他娘的那些学校里安排了各项现代化课程,学生们学了这么多年,也到了该拿出来练练手的时候,这些讲学团从海外走了一遭回来,让他们给学校里学生当外语老师,可不仅仅就只是教授外语这么一个职责。
弘晖还指望着让他们给学生多讲些海外的见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海外的风气与大清国内截然不同,弘晖打算还要派出去一批留学生去海外,可以从讲学团里挑出引路人来,而在他们出行前,肯定要先将外语练好,要不然去了海外也无法与欧洲那些学士们进行交流。
弘晖记得英吉利似乎颁布过一个法令,就是用来鼓励创新的,故而这些年英国学术界学风活跃,勇于动手创新的更不是少数,弘晖觉得让自己学校的学生出去和这些人多交流交流,等回来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弘晖的行动效率一向很快, 对这些游学归来的讲学团有了想法后,不等两个代表各回各家,就差不多已经将他们的职位安排好了, 只等第二日就可以上岗点卯。
而不等他先验收这批出海讲学团带来的成果, 就先被一个小太监找上了。
“世、世子, 我们阿哥昨夜未、未回府……”小太监的脑袋死死埋下去,哪里敢抬起来,身体更是抖如筛糠,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弘晖眉头拧紧, 稍微打量一番就认出眼前这个小太监是弘昼身边的, 启声问道,“此事可禀报阿玛了?”
“还、还没呢……”小太监的声音低不可闻, 他们没将阿哥照料好,如今人竟然不见了, 如何敢将此事禀与王爷, 若是王爷知晓,定会严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