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郑州、洛阳等38座城市被日军占领,仅用38天就完成了这一阶段任务,这便是现在所说的豫湘桂战役,日军投降前最后的疯狂,这一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51万余人,而一个月的时间损失兵力近20万。
这一个月里,蒋介石为他对这片土地犯下的罪孽交付了代价,“中原王”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五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恼羞成怒的汤恩伯,这位河南民众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汤)之一,把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推到河南百姓身上,破口大骂河南人都是卖国贼。但跟他的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洛阳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后来回忆说:“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灾之中,这支军队曾在驻地汜水县节省军粮大力救灾,在民间广为传颂。
民心便是如此,黑与白来的分明。
此时的杨茂德他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面对已经来到家门口的战争,众人显得十分的无措与慌张,也只有年岁最大的杨老爹还能平静些:“别人过日子我们也过日子,出去打仗我们没这个本事,但是真的打到门上来了,老子也不是孬种。”
“老大你明天开始带人挖防空洞,算算大院里头有多少女人和娃儿,要保证能藏得住这么多人。”杨老爹哼一声:“真要是有小鬼子摸上门来,老子倒要看看他娃能比土匪脑壳硬?”
杨茂德答应一声,心头有些后悔地里全被种上油菜,本以为灾年过去了好日子总能盼来,但这兵荒马乱的真要是打起仗来,还是要手里有粮心头才不慌。
但是把地里的油菜拔了补种粮食又太可惜了,只得期盼着不要那么快打到家门口,最少等到他们多做些准备。杨老爹吩咐的防空洞就在大院靠后山的地方,领着开挖的是伍哥,杨茂德住到了县城里头随时打听着外头的消息。
同样关注战局的还有杨县长,他们叔侄两个算是有了共同目标,杨茂德往杨县长家走的也勤了些,大伯娘对此甚不满意,不过很快便发生了一件事分散了她的注意力。
☆、县城的空袭
在县城对于拉响的防空警报大家已经太过熟悉了,不过想想也是,一连四五年隔三差五响一回,大多都是路过连鸟毛都没掉一根。这跟狼来了的故事道理一样,渐渐的便见到许多人即使防空警报响起依旧杵在外头,甚至有些人好奇的抬头看着天空飞过的小鬼子的飞机。
大意的人不只是街上的行人,商铺也很少有人再关门,李三顺也只是冲着二楼屋里的婆娘娃儿喊了句,飞机来了,下去躲躲,然后回头继续给人打油。当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时,整个县城似乎静默了两秒,然后才传来今天动地的喊叫声,与慌张的嘈杂。
三顺嫂抱着儿子跌跌撞撞的跑了下来,李三顺赶紧护着娘俩个往地窖里钻,外头不时响起的轰然巨响让儿子惊恐的大哭着,三顺嫂子单手捂着儿子的一边耳朵,将他按在怀里一面用慌张的语气问:“少爷哩?”
“不晓得,吃过早饭就出去了。”李三顺推着她:“你赶紧下去,我出去找找。”
三顺嫂子连忙拉住自己男人的手:“外头在落炸弹,你要出去找啥?找死么?”
“可少爷……”
“这个时候少爷能不晓得找地方躲?你以为跟你一样猪脑子哩?”三顺嫂把他也拖了进去:“等结束了你就出去找,少爷肯定没事。”
轰炸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十来分钟,要是这时候还有人毛着胆子偷看的话,便会发现驱逐日军的国军战机紧随其后,四架日本战机盘旋投弹,然后撤离并未多做耽搁,但留给县城的恐慌和伤痛却一直持续着。
李三顺关了铺子门往码头附近的马口市场跑去,杨茂德今天约了一个粮油铺子的老板,要跟他谈分销菜籽油的事情,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那里。刚跑到新长街头子上一眼就看到了巴中县城的标志建筑,原来的川剧院现在改成歌舞厅的江红楼,这座四层高的大楼房,是县城里难得的奢华建筑。
最底下一楼是大升百货,二楼就是歌舞厅,三楼是茶楼兼小川剧院,四楼是县城里头最高档的百福酒楼。现在这座楼房已经被炸弹掀掉了顶儿,连带着旁边一条饭馆林立的条三胡同也烟熏火燎的一片狼藉,坍塌的墙,倾斜的房顶,还有腾起的黑烟与救火的人群,显得非常的杂乱。
显然日军投下的三颗炸弹里有一颗命中了这里,李三顺不顾上看热闹,小跑着往码头方向而去,远远的也看到那里在冒着黑烟,顿时觉得心底发凉。跟江红楼一样的狼藉,但马口市场这边更显凄惨,地上有残留的血迹,受伤的,痛苦的声音还在不时响起。
这枚炸弹落在了马口市场和码头的连接口上,十几间平房的商铺坍塌了,有穿白大褂的医院里头的人穿梭其中,更多的人在帮手或是背或是抬,都在救助受伤的人。李三顺挤进去远远看到市场里头,少爷约谈的哪家油粮铺子还好好的立着,便松了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