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最后是被贡院里的士兵叫醒的,让他们回号房。
秦遇和苏秀才迷迷糊糊站起来,感觉之前那种疲惫沉闷的心情都散了七八,苏秀才感觉更强烈,进来贡院好几天了,这一个时辰的觉是他睡的最安稳最踏实的。
这一次,他笑的真心实意了些,还给秦遇鼓励。
秦遇也笑着鼓励他,然后在士兵的催促下,回到自己的号房。
晚上的时候,秦遇终于买了一份荤菜,好几天没吃到肉,第一口吃下去的时候,其实他是有点不舒服,但缓了一会儿,再接着吃一块,他就察觉到肉香了。
肚子跟着唱空城计,咕咕的叫,秦遇大口大口吃着饭菜,仿佛那是什么美味佳肴一样。
第三场考试,考律法,算学,经义,杂文,以及诗赋。
秦遇:………
秦遇气闷的看着诗赋题,发现这次诗赋题限制了范围,让他稍微顺了点气。
他先把算学,杂文答了,算学是他的强项,他几乎没有错漏,等他答杂文时,贡院里突然传来两道虚弱的喊声,很快又没了。
后来秦遇才知道,那两道虚弱的喊声是考生濒死时求救的声音,其中一人还算幸运,捡回了一条命,另一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而究其原因,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那两人也不知怎么搞的,午饭断断续续剩到晚上吃了,又喝了生水,导致肠绞痛。
去世的那一名考生据说先前就有些不好了,是坐他对面的考生说的,言是咳嗽,脸色泛红,应该是夜里受了凉。
艰苦的环境和体质降低,没抗住病痛,最后交代到了贡院。
当然,秦遇现在是不知道这些事,士兵们处理的又快又狠,根本不会影响其他考生。
秦遇开始答经义和律法题,他将时间分配的很好,把其他题都做完了,检查一遍后,刻意余下两个时辰来作诗。
他知道他第二次考试的诗赋不出众,那么这一场肯定要有一些亮点。
诗赋题目为“未明求衣赋”。
这句是出自《周书》“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注】
通俗点来说,就是形容天子特别勤恳爱民,日理万机。
夸就对了。
但读书人又好面子,所以又不能明着夸,要含蓄。而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当今天子跟以前朝代的明君放到一起。
有点儿那么一种,不说白,却要表达白的意思。
但是这需要考生对历朝历代稍微有点名气的皇帝有数,大致了解这些皇帝的生平和光辉事迹,不要犯了本朝的忌讳。
而了解这些,平时肯定要多看史书,多积累,所以这条“捷径”,也不是随便能走。
这对平民学子就难,人家也想看,可上哪儿找那么多书。
意识到思维发散,秦遇甩了甩头,把多余的杂念甩出去,专心作答。
作者有话要说:注:出自《周书》“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第56章 乡试结束
乡试第九天的下午,烈日炎炎,空气中热意蒸腾,让人们的视觉都产生了扭曲。
然而贡院外却聚集了一大批人。他们像是不知道晒似的,拼命往贡院门口挤,被士兵呵斥了又退后,过一会儿又挤过去。
秦崇恩一行人和苏家大哥也在其中。
仆人有些担心秦崇恩,怕这么大的太阳把人晒出个好歹,小声劝着。
秦崇恩却摇了摇头,“不行,老夫没有亲眼看到遇儿出来,老夫不放心。”
秦秀生闻言,本来想跟着仆人劝两句的,又闭上了嘴。
自从秦遇进了贡院,这些天他们在外面也没有过好,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秦秀生第一次知道,原来贡院里是会死人的,在他心中,秀才已经是顶顶能干的人物了,但是到了这里,却卑贱的像草芥一般。
其他人谈起往年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考生,最多摆着手说句“可惜了”。
那么多年的努力,那么鲜活的人命,最后只有轻飘飘的三个字。
秦秀生说不出是种什么感觉,只觉得憋闷的慌,每天都要来贡院前逛一逛。
秦崇恩还以为他不懂规矩,跟他说贡院要第九天才会重新开门。
秦秀生不好意思的对秦崇恩说,他在贡院周围熟悉环境。
这样如果秦遇出来那天,有些不舒服,他可以第一时间把人背去最近的医馆。
随着日头越发毒辣,汗水几乎要模糊了众人的眼,大家都被晒的头晕脑胀时,有人高声喊道:“开门了,贡院开门了。”
这话犹如打开了某种开关,刚刚还萎靡的人们顿时兴奋起来。
然而最先从小门出来的却是士兵,他们用布捂住口鼻,抬着担架,担架上还盖着白布。
看到这一幕的人,心里都是一咯噔。
没多久,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哭声,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秦崇恩也不知道是被太阳晒的,还是人群挤的,身形一晃,差点倒下去,还好仆人和秦秀生及时扶住他。
秦秀生白着脸,安慰道:“伯父,你先别急。遇弟还没出来,我们还要等他呢。”
秦秀生跟秦遇是同辈,最开始秦遇让秦秀生直呼他名,秦秀生说什么都不愿,说是对秀才公不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