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知不知小厮想法,抬手道:“不必。”
过了一会儿,他叹口气:“算了,你去给本官熬一碗吧。”
他昨晚忙到丑时【凌晨一点】,实在扛不住了,倒在案上歇息,早上天未亮就被鸡鸣吵醒。他身上盖着斗篷,应该是小厮给他盖的,他没受凉,就是累。
然而公务一堆,短暂的睡了一觉后,好像又增多了。
王同知:………
别看同知是正五品,但是上面一个知府稳稳压着,知府不放权的话,同知还不如七品县令。
但是,他就是说,这秦知府对他也太放心了吧,大大小小的公务都推给他,不怕他有一天把知府架空吗。
没办法,知府和同知就是这种,不是我压倒你,就是你压倒我的“竞争”关系。
但秦遇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又不是只对王同知放权,他上任时,府衙里没什么人,九成以上都是秦遇重新挑选,培养,提拔。现在时间短,或许这些人还不能算秦遇心腹,但是绝对都是偏向秦遇的。
他们官职不及王同知,但是数量上呈绝对优势,能与王同知抗衡。反过来,王同知也能制衡他们。
秦遇只要把控着,不让这两方人搅和到一起去,就行了。
他从公务中腾出时间,就可以抽身私下巡视,免得下面官员瞒上。
这会儿,秦遇看着县令紧绷的神色,笑着夸道:“你做的很好,再接再厉。”
县令一下子放松下来,心也踏踏实实落下,笑道:“大人谬赞了,这是下官该做的。”
秦遇笑容不变:“做不好,要罚。但做的好,也要奖。这一功,本官给你记上。”
县令心里一喜,也不再推持了,然后看到豆腐棚子的管事,吩咐道:“今日秦大人巡视,晌午的饭都加些荤腥,这钱衙门出。”
管事喜不自禁,连连道谢。
秦遇他们离开时,还能听到身后孩子激动的欢笑声。
秦遇谢过了县令邀他去衙门用午饭的提议,只在马车上,吃点馒头和着温水,就算解决一顿。
衙役们不是第一次见,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堂堂知府大人,居然也跟他们吃一样的,简陋的午饭。
韩五和汪东倒是见怪不怪,当初修陵墓时,秦大人还跟民夫一样睡草棚呢。唯一好点的,可能是秦大人能享用到一个巴掌大的单间草棚吧。
那个时候,韩五他们刚跟着秦遇,第一次见秦遇这种文人,明明是文官,却能像武将一样吃苦。
当时他们玩笑般的说给秦遇听,没想到秦遇却道:“穷文富武。文人怎么可能吃不了苦。”
十年寒窗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
他幼时在湿冷的寒风中练字,抄书,是很苦。可天底下如他一样的书生多了去了。比年幼的秦遇学习环境更艰苦的人,也不是没有。
只是大众会有这个印象,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当官后的文人,精致讲究的文人,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文人。
这部分文人,在天下众多学子中,已经是金字塔上层了。
午饭后,他们启程去县下面的镇子和乡下。
跟县城比,镇子差多了,到处都是破破烂烂,不过偶尔能看到有人在修补官道。
秦遇告诫自己,不要急,慢慢来。
他们没有提前通知里正,不过一群衙役在街上走着,里正想不知道也不行。
晚上,秦遇一行人歇在里正给他们腾的小院,秦遇召见里正,谈了许多。
一来是问问,案例手册有没有发放下去,下面百姓是何反应。
二来是问问,百姓可还过的下去,邻里之间纠纷可能处理好。
大大小小的事都有询问,里正一颗老心脏吊了半宿,谨慎回答。
对于里正而言,知府是他上峰的上峰的上峰。对他来说,是遥远的。没想到还能亲自见一次。
凌晨时分,见里正撑不住了,秦遇才放人回去。屋里只剩他一人,他终于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临睡前,他忍不住想,他这当的到底是知府呢,还是县令啊。不过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如此。
在其位,谋其政。食君之禄,分君之忧。
只有深切了解本地情况,以后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144章 人性之观
秦遇一行人吃了早饭,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有人在他们落脚的院子外吵嚷,但很快就被人压了下去。
秦遇蹙眉:“韩五,你去看看。”
“是,大人。”
不一会儿,韩五带着两个男人进来,他们一进院子就对秦遇跪下了。
一个年长一点的男人对着秦遇砰砰磕头:“求大人做主,求知府大人为草民做主啊。”
年轻的那个也跟着磕头:“求知府大人做主。”
里正跟进来,脸色难看,对上秦遇的目光,又羞愧的垂下头,讷讷:“秦大人……”
秦遇道:“既然碰上了,不知本官可有这个荣幸,旁听里正审理。”
里正差点磕巴,连连点头。
衙役很快把院子腾空,搬来椅子,里正坐上位,秦遇这个知府在旁边坐着旁听。
秦遇当然可以亲自审理,但是暂时没必要,而且有损里正的脸面。说白了,平时近距离管理镇子的是里正,尽量客气些好。不然秦遇走了就走了,这两人还要在此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