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7页
    马莲道:“建议
    王爷借方家之事告诫所有官员、百姓,与豫王府勾结之人严惩不贷!”
    曲灵找到了幕后黑手,暗卫队办案速度一下子快了,只用了一天,就找到豫王府暗卫队副队长何琼在湘城的落脚之外。
    何琼死于湘王府的绝顶高手之手。
    何琼的属下--十二名豫王府暗卫,其中九人被杀,一人自杀,两人被活捉。
    这两个活着的暗卫不但供出了在女子医学培训班茅房潜伏男扮女装的哑巴恶人身份,还供出了湘城的药铺和生堂、海族族长与豫王府勾结的事等。
    原来,哑巴的身份是流民,他原本不是哑巴,在从北方逃到湘城的路上正要奸淫妇人时,被妇人的亲朋好友发现割了舌头。
    何琼救了哑巴时,就要利用哑巴的色胆包天、说不了话!
    若是寻常人,还没这么大的色心潜伏进入有官兵看守的女子医学培训班的女茅房。
    哑巴不同,他本身就是色鬼,所以何琼只吓了吓他,他就按照何琼所说的做了。
    哑巴没有从驿站的大门走进女子医学培训班,而是豫王府的暗卫把哑巴弄进去,他自己躲进了女茅房。
    何琼让哑巴把女学员打晕奸污,然后把光着身子的女学员丢到院子里。
    哪知,女学员都是结伴上女茅房,一下子去了四人。
    再说和生堂,这个药铺的总铺在昌城,湘城的和生堂是分铺。
    和生堂的大东家一直听令于豫王府。
    每次豫王府暗卫队的人来到
    湘城,就是和生堂安排他们的落脚之处。
    豫王府暗卫队的人缺钱就找和生堂的掌柜要,要是受伤,就由和生堂的郎中救治。
    这么多年,和生堂都没露出马脚,原因是和生堂与袁太医的关系特别好。
    湘王府的一些药材就是从和生堂购买。
    和生堂的掌柜煽动湘城各大药铺的掌柜及杏林家族反对女子医学培训班。
    杏林世家海族是在一个月前跟豫王府勾结。
    前些年,海族想安排家族的嫡子进入湘王府的太医分院,就想尽办法请一些官员在吴应海跟前说好话。
    吴应海却是相中了海族的庶子海平富,把海平富调入太医分院。
    海族的族长暗示海平富被拒后,就下令海平富不许用家族的密方等。(见494章)
    海平富当上军医司长后,海族族长要海平富把海家的人安置到军医司当军医,再次被拒。
    海族族长对海平富极为不满。
    豫王府的人找到海族族长,要求海族投靠豫王府,一开始,海族族长并没有答应。
    直到海族族长听说海平富带着军医司在越国救人无数立下军功,他怕海平富回到湘城得势后向家族的嫡系报仇。
    海族族长同意海族隶属豫王府,收下三万两银票及庞庆的一个承诺,将来豫王在国都登基称帝,至少安排海族的两人进入国都的太医院当太医!
    这般,海族族长与和生堂的掌柜安排人在第一时间把女子医学培训班发生的事传遍
    湘城。
    ……
    湘王府。偏厅。
    曲灵将犯人的口供呈给赵安、马莲,道:“庞庆再次派豫王府的暗卫队南下至湘城,还由副队长何琼带队,庞庆的目的之一仍是破坏稻田养鱼。我们湘城在第二季稻田养鱼下了很大的功夫,派了很多人在稻田边值守,何琼怕下手太早暴露身份,但是不做些事,无法向庞庆交待,得知王妃去和县女子医学培训班,便设下毒计……”
    征南大军在越国连攻数城,湘城稻田养鱼大获成功,这两件事令湘王赵安在大唐国的威望如日中天!
    庞庆害怕赵安得了民心直接在湘城称帝,便屡屡派出豫王府的暗卫队在湘城破坏稻田养鱼。
    至于征南大军,那在越国实在太远,豫王府的暗卫队人数也没那么多,庞庆只能在心里诅咒征南大军失败!
    马莲见曲灵一脸疲惫,夸赞道:“幸亏你警觉,派出我们的暗卫及时救了方老头夫妻,不然豫王府的暗卫把方老头夫妻灭口,线索就断了。”
    曲灵低头道:“属下无能,若是早发现方家异动,就不会有童家被退婚的事发生。”
    赵安如今是有女儿的人,虽说女儿才一岁多,但是他能体会童家人的心情,道:“退婚就退了。方家那样的人家不好,可不能嫁。”
    马莲也道:“遇到事才能看出人是好是坏,能不能托付终身。好在童家的姑娘还没嫁进方家。王爷,依我看,此次童家受到伤
    害,我们湘王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偿。”
    赵安点头,召来湘城刺史,下令抓捕海族族长、和生堂药铺掌柜等人,在湘城衙门公开审案。
    第583章 登基称帝
    初秋。阳光明媚的上午。
    湘王府二总管、湘城刑部官员来到和县,当众宣布案件结果。
    海族族长、和生堂药铺等人被判斩立决。海族抄家。和生堂药铺充公。方老头夫妻流放千里,方家财产充公。
    赏赐童圆黄金二十两,女子医学培训班每人金一两。
    消息传开,湘城上下震惊赵安的心狠手辣。
    以往这样的事都是由吴应海出面解决,吴应海在众人心里已是杀人不眨眼的阎罗。
    这回吴应海不在湘城,赵安自己做的决定,众人这才警觉赵安并不是心善之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