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5页
    “母亲若是不信,自个儿去打探便是了。”茹玉也不想多说。
    左右他是不欢喜把云姝那样的女子的。
    杨氏瞧着他将一碗鸡汤喝了,这才道:“不管如何,这把云姝如今心中有你,这是好事,你若是能将她娶回家,也算光耀门楣了。
    往后成了把言欢的女婿,还怕他不倾囊相授吗?”
    茹玉放下碗筷瞧着她道:“母亲,你光说娶妻之事,如今咱们院子还不曾买,不管娶哪个,总不能将人娶回韩家来吧?”
    杨氏闻言点了点头:“你说的是,我托人去老家问个信,瞧瞧你姨母同舅舅们手中可有余钱,先匀些给我,等你父亲回来了再还与他们。”
    “嗯。”茹玉点了点头,又重新拿起书来。
    他并不太在意何时买院子在帝京安家落户之事,只是想找个事情叫母亲有事可做,莫要成日里盯着他,他真真是烦闷的紧。
    翌日,便是盛家来把家下聘的日子。
    吉时已到,郭媒婆将时辰算计的急准,几乎是吉时一到,便踏进了把家的门。
    大渊朝富贵人家下聘,一般以羊酒打头,若是普通人家便以鹅酒下聘。
    羊酒便是羊同酒,鹅酒同理。
    此外必备“三金”:金钏、金镯,金帔坠。
    普通人家出不起金器,便以银镀代之,左右是个意思,符合规矩便可。
    盛家来下定,自然是极尽奢华,门口等着瞧热闹的人围的水泄不通,等着把家往外丢赏钱。
    郭媒婆先命人请上了羊酒。
    把言欢同连燕茹同坐在正位之上,瞧着下头一台又一台的聘礼,面上都是喜色。
    把言笑同邹氏坐在下首,把言笑自然不用说,是帮着欢喜的,便连邹氏也是一脸笑意,这毕竟是家里的大喜事,明面上还是要像样一些的。
    郭媒婆拿出聘礼清单,递给了一旁的管家。
    管家便高声念了起来:“销金大袖黄罗一身,销金裙段一身,红长裙一身……”
    除了衣裳,还有各色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及上细杂色彩段,疋帛,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等物,不一而足。
    此外还有两箱银锭子,此乃下财礼。
    管家念完聘书,将那聘书重新装回信封之中,双手乘了上去,谓之上聘书,也叫做礼状。
    郭媒婆笑问道:“把老爷,这聘礼,你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辛苦你了。”把言欢连连拱手。
    “我这都是应当应分的。”郭媒婆说着又朝着外头招手:“来,进来。”
    接着又有人抬进来两三抬次红的雕花木头箱,放在前头那几十抬朱红木头箱后头,显的有些不大起眼。
    “这是?”把言欢有些不解。
    连燕茹笑道:“老爷这还瞧不出吗?这是妙儿的。”
    “夫人果然是好眼力。”郭媒婆笑着道:“这是五姑娘的,盛家老爷说了,五姑娘虽是庶出,又是去做姨娘的,可该有的还是要有的。”
    “真是太客气了。”把言欢喜笑颜开,盛家如此做,显然给足了他面子。
    一般来说,娶姨娘是不得这些聘礼的,何况先前下定的时候,盛家便不曾少送东西。
    把言欢见盛家如此重视他这两个女儿,自然觉得面上有光。
    第358章 两边通吃
    “把老爷,这聘礼下了,咱们也该说说正题了。”郭媒婆笑着道。
    “郭家姊姊,你坐下来说。”连燕茹殷勤的下来要去扶她。
    “我来我来!”邹氏不由分说便上前去扶着郭媒婆了:“这一早晨,走累了吧,坐下吃口茶再说。”
    “不累不累,这些都是我应当的。”郭媒婆笑着摆了摆手,任由她扶着走过去坐了下来。
    “我瞧这茶不热了。”邹氏眼疾手快的一把端过郭媒婆跟前的茶杯,将那茶水倒了:“来,我给你添一杯热的。”
    连燕茹瞧着邹氏在跟前献宝,可这个场合,又不适合开口说甚的,只好由着她倒完了茶。
    心中却在冷哼,邹氏这么没得货色的,把言笑又是个没得本事的,还指望着郭媒婆给他家说亲?做梦!
    “多谢二夫人了。”郭媒婆吃了几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道:“把老爷,大夫人,这下聘的事算是妥了,接下来我便要说说迎亲的日子。”
    “你请说。”把言欢颇为客气的道。
    “盛家那头去选了日子,这个月十六是个难得的好日子,盛家的意思是便定在那一日,恰好过了中秋。”郭媒婆打量着他们夫妻二人的神色:“只是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把言欢同连燕茹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暗暗的点了点头。
    把言欢开口道:“迎亲的日子,照规矩来说都应该是男方定的,既然已经定下了,我们不得甚的说法,照做便是了。”
    “如此,那便说定了?”郭媒婆笑着问他们。
    “便定下吧,有劳郭家姊姊了。”连燕茹颇为端庄的道。
    “应当的应当的。”郭媒婆笑了:“我前前后后也做了几个媒,不过如同你们这边两家客客气气顺风顺水的,这还是第一回,你家这个二姑娘嫁过去,往后日子好过着哩,这夫家懂情懂礼,真是难得。”
    “那便借您吉言了。”连燕茹满面欢喜的道。
    虽只是个女儿,可把云妡是她头一胎,是她的心头肉,是她最重视的孩子,能有个好的归宿自然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