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书只得在清源暂时住下一边读书一边谋生。
一次许叔无意间读了杨青书的文章,叹其才华了得,便有意收了其做学生。杨青书为人太过耿直,一根筋,许叔为此多次说过他这样的性子将来若是高中,做了官,肯定会在官场被啃的骨头都不剩。
后来,杨青书在清源呆了两年便离开赶考去了,之后便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常长安看着杨青书一步步下楼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问。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然还没考中,看他方才的模样,似乎性子也变了很多,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他又知不知道吕香兰已经改换了身份到京城来了。
方才闹事的那个锦袍男人已经被小二叫来的护卫给弄走了,二楼又恢复了方才的闲适。这么一闹,一桌子人也就陈拾还吃的津津有味。
隔壁还不时有讨论声传来,都是就着方才那几名书生的话题在谈论最近二皇子的事情。
常长安听了会儿,大概也知道了为何温姨这几天没来接她回去,沈宴也一直忙着见不到人的原因。
南山埋伏的事情,皇上细查之后揪出了幕后之人正是二皇子,一怒之下将其流放,连带着将二皇子的同党全都连根拔起,其中便有方才他们所说的向文钟的爹,吏部侍郎。
当朝是左右丞相兼任尚书令,但现今两位丞相都年事已高,尚书令的实权一直在刑部侍郎沈宴和礼部侍郎将进手中,二人也一直被朝中称之为小丞相。
为人刚正不阿的蒋右相不惜与自己的亲外孙四皇子生嫌隙也一直支持的是名正言顺的二皇子,却没想到二皇子竟然窝藏了这样的祸心。蒋相气怒之下一病不起。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蒋进处理,加之左相林清早先便因为生病,大小事都是沈宴在处理。朝中便一直在传,储君确立之时便是两位老丞相告老还乡之时。
而将军府因为首领还未抓住,二皇子窝藏的势力还未完全擒获,林将军和二公子还未回府。将军夫人也被接进了宫,明面上说是保护,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软禁。
林将军和公子两人深入狼穴,一不小心便会捕狼不成反被抓,到时若是有什么万一,一旦叛变,将军夫人便是最好的人质。
行军打仗,将领被抓向来如此,早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但凡关心朝中之事的人,都有预感,大梁的天要变了。三皇子余党一旦被清理完,四皇子便是最后的赢家。
有市井碎嘴之人也曾有人质疑过这一切不过是四皇子和蒋相的计谋,还有人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没过多久那人便不知不觉消失了,再也没见过他。
后来,便再无人敢随意乱揣测。
自那日回去之后,常长安便再也未曾见过沈宴。因为没过几日,温姨便从宫中回来将她接回了将军府,二皇子余党全部被处理,但林将军和林长平在府中匆匆待了几日便又走了。
而朝中,皇上一直没有宣布立四皇子为储君。
一时之间,市井间的猜忌再起,众说纷纭,直到科考来临。
原本谈论这些的除了那些无所事事的书生试子外也不会有其他人,科考将近所有人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哪里还有闲心去猜忌这些朝中大事。
考试那日,不出意外的,常长安看到了杨青书。
她想上前和他打招呼,但是他却像是完全不认识般直接从她跟前走过,她明明看到他的目光在她身上扫过,应该是看到了她才对。见他要走远,她刚要开口喊他,便被周围人推搡着不见了人。
会试一共三场,之后的两场考试她再也没看到杨青书。
一直到放榜那日,这次会试一共选拔了四十一名试子,比往年多了一名,她刚好排在最后一位。温姨一早便告诉她了。但是她还是亲自去看了看,杨青书的名子也赫然在列,而且还是排首位。
她还记得许叔曾感叹的说过,杨青书于学问一途很有天赋,绝对是状元的料子。
先前的种种,还让她怀疑杨青书是来到京城后受了什么打击,现在看来可能真的只是前几次考试没有发挥好。
会试排首位,她相信之后的殿试,杨青书绝对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快要殿试的前几天,杨青书偷盗试题的谣言便开始疯狂传开。
杨青书锒铛入狱。
她很想亲口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她知道一旦她进了大牢与他接触,偷盗试题的罪名她也一并会被怀疑。
殿试那天,因为之前的事情,面对皇上,她其实是很紧张的。但她没想到的是,皇上并没有问她任何与科考有关的问题,只是笑着问她,“是不是想呆在沈宴身边?”
她一点都不想,可是因为先前的谎言,她不得不点头。
她也隐隐有种感觉,今年会试录取的人数比往年多一人的原因或许就在她身上。
果然不出所料,授官诏书颁发的那天,她被安排进了刑部。说好听点是个正六品的官,说的难听点就是刑部侍郎身边一名打杂的贴身小厮。
这差事若是放在其他人身上是求都求不来的肥差,但是常长安却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这种不开心一直持续到她正式任职,她才终于有机会去探视杨青书。
案子还在继续查,证据不足,杨青书还并没有被定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