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页
    “因为唐大老爷的祖父以前当过官,所以唐家算是书香门第吧,家里有许多古籍,并且还有一些难得的拓本之类的。听我叔的意思,唐家就是这么在他们那一群人里面占据了魁首的,其他人都唯唐家马首是瞻。”
    “也是在那一段时间,长河帮和他们一拍即合,一个给钱,一个办事。并且他们还在码头那个地方开了酒楼、饭馆、客栈、赌坊、青楼等等,后面的这些,唐家和我那个叔叔都是掺了股子的。”
    “当然,唐家是最多的。”
    “不然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富庶,只靠田地的收成,也就是像我们这些人家一样日子过得普普通通,也就比寻常人家强一些罢了。”
    温仓大使说这话的时候表情纠结。
    正因为他那个叔叔参与了其中,所以他一听说长河帮意图‘谋反’,才整个人吓得跳了起来,急急忙忙地找了张捕头一起来询问清楚。
    第112章 唐家(六)
    陶砚恍然大悟。
    怪不得他总觉得唐家的这件事情里面, 有很多地方都奇奇怪怪的,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因为一点内情也不知,所以他之前是怎么想也想不通,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还想到了会不会是张知县图谋唐家的家产,所以才设下了这样的一个局, 为的就是将唐家偌大的家产据为己有。
    不然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又为何是那样一番胸有成竹的模样呢?并且把人抓回来之后还让他的那两个师爷亲自去审问, 不准别人插手。
    没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张知县或许真的有图谋唐家家产的嫌疑,不然不会准备得如此充足,但唐家本身也并不无辜, 他们并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善人, 而是躲藏在石县背后的阴影。这么多年下来, 单单陶砚自己查到的长河帮污糟事就不少, 其他还没查到的就更多了。
    所以唐家被抄家, 是一点也不冤枉。
    陶砚不自觉地发出了冷笑声。
    而张捕头和温仓大使对视了一眼,表情讪讪。
    因为这件事他们这样在县衙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们多多少少是知道一点半点的,许多人甚至还在私底下收过长河帮的孝敬, 对它们网开一面, 不然之前张捕头也不会一听到长河帮‘谋反’就急急忙忙地找陶砚确认。
    不过这种事情在胡知县上任后进行了一番整治,已经有所改善,也就陶砚年轻, 进县衙没有几年,才被蒙在鼓里。
    想到了这里, 张捕头解释道:“陈知县在的时候,长河帮基本上是霸占了整个码头,那个时候虽然也有大沙帮,但并没有几人。也就是后面胡知县来了, 他可不是陈知县那样的人,所以唐家的伎俩就不作数了。”
    “慢慢的,码头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所以,唐家并不无辜。”
    听完了陶砚的话后,柳二丫总结,“长河帮挣的那么多银子里面,有大部分是要送到唐家去的,所以唐家才能那般富庶。”
    “怪不得”
    陶砚送走了张捕头和温仓大使之后,就回来把事情跟柳二丫说了,现在他疲惫地倒在了床上,神情有些茫然。
    “是啊,不但是唐大老爷,还有温家、吴家。”说完了这几家城里的富户,陶砚又说了两个柳二丫知道的,和他一样在县衙当差的人,“就这五六家,他们或是躲在长河帮后面分润,或是给他们提供便利。”
    “有很多年了。”
    “现在估计都被张知县挖了出来,急得乱了套吧。”
    的确是乱了套。
    长河帮的那些人被抓回来的当晚,就有人胆战心惊,生怕他们吐露出什么不该吐露的东西。而等到唐家全家都被带回来关在了大牢内严加审讯的时候,那些人更是若丧考妣,恨不得卷着家当连夜奔逃。
    最后他们聚在了一处,也不知道商议了些什么,总而言之第二天一早温家家主和吴员外就亲自前往张府,拜访了知县大人。
    出来后是又惊又喜,脸色发白。
    唐家的这件事情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唐家的几位老爷都被县衙的人请了过去,有的平安无事地出来了,比如唐二老爷和唐三老爷,而有的则被打了几大板,罚银五千,比如之前已经被分了出去的唐五老爷。
    而在此期间,县衙也并不平静,先后有七八人被下狱,其中就包括之前陶砚和柳二丫提到的那两个人。他们几个因为贪污受贿,未能尽忠职守不但丢了在县衙的职位,家产也被抄没殆尽。
    一时间,县城的百姓们人人称快,甚至开始称赞起张知县是个好官了。
    柳二丫每次出门听到这些话,她都心情复杂,当她娘金氏都开始说了的时候,她就更是无奈了。
    在她看来,张知县可不是什么好官。
    因为这件事情还没平息呢,他就开始排除异己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官的做法。比如他们家陶砚吧,他既然是典史那么这阵子应该很忙才对,但事实上他一点都不忙,每天按时上衙、下衙,反倒是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周巡检忙得昏天黑地,家中拜访的人是一个接着一个,满面愁苦而来,心满意足而去。
    不过这些都和陶家没有什么关系。
    在知道了张知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之后,陶砚就和柳二丫商议过,最后夫妻两个一致决定以后要离他远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