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则是老熟人了。
赫然正是陆问樵。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也该轮到我崛起了!
介绍一下拼音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其实拼音已经存在了,只是并不完备,古代没拼音使用反切的拼法,回族用阿拉巴字母来拼写口语,明朝传教士用拉丁文拼写汉语等,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候,也有拉丁字的拼音运动,有一些流传下来的成型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先生给毛写信,提出为了有效扫盲,需要进行文字改革,于是汉语拼音方案开始研究,1955-1957年研究制定,1958年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公布,并进入小学课本。
但是大家按照时间断推算,能在小学期间(1958-1966年)接受完整汉语拼音教育的那一批人(其实当时老师都未必能教明白吧),应该到了中学就赶上了十年。这么一来,八十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具有完备拼音知识的,应该很少很少。
第92章 枸杞芽
陆问樵是特二级厨师,现在顾舜华是要考一级厨师,按说从资历来说,陆问樵完全是有资格的。
不过想起之前的种种,终究有种冤家路窄的感觉,这一瞬间心里涌起一些小人之心,比如他会不会给自己穿小鞋,会不会刻意卡着自己不过。
陆问樵显然也看到了顾舜华,不过他是面无表情,就跟没看到一样,和旁边的考官一起点点头,然后两个人拿出来钥匙,打开了这小院的门。
这其实是一处院落,院子里应该是没人住了,便拿来作为二商局的办公处了。
进去后,这院子不算是什么规整的四合院,只能说是普通独门院子,院子里房屋已经刷上了各色漆,陋的,确实是最常见办公室的样子。
进去后,大家都落定了,陆问樵先是给大家介绍了情况,另外一位果然是二商局的主任,是主管国营饭店的技术科副主任,叫党万勇,这次和陆问樵一起监管这次考试。
党万勇负责介绍了这次的考试,第一关是笔试,第二关则是技术考核,要两关都及格才能拿到一级厨师职业资格证书。
在介绍完考试基本情况后,就发考卷了。
考卷是陆问樵发的。
最初顾舜华心里确实有些发毛,担心会被穿小鞋,不过拿到考卷的时候,看着上面琳琅满目的专业知识题目,便又觉得踏实起来。
陆问樵这个人自命不凡,挺骄傲的,他应该不至于做出那么不入流的事。
她快速地过了一遍考卷,倒是不难,大部分是日常工作上会遇到的菜品处理烹饪问题,也有一些刁钻一些的,但是好在自己都复习到过。
只要顺利答完,及格应该是没问题。
她低头快速地答题,不敢耽误。
一个小时的考试很快考完了,有些人没答完,显然有些懊恼,在陆问樵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试图再写几个字。
陆问樵冷着脸道:“收卷了。”
之后稍等了两秒,到底是把卷子扯到了手里。
顾舜华已经答完了,赶紧交上了自己的试卷。
笔试完后,有人踏实了,觉得自己考得不错,也有人开始忐忑起来,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必要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技术考试。
大家走出了房间,扎堆在院子里,互相小声地讨论着。
顾舜华从挎包里拿出来一块栗子糕,吃了口,又喝了点水,等会考试还是有一些难度的,需要力气,她得补充补充能量。
这时候,陆续有几个穿中山装的过来了,大家窃窃私语,说那都是过来帮着考核的,还有布置场地什么的。
过了一会,他们便叫进去南屋,原来这里就是食堂,看上去应该是做职工饭菜的,现在他们被叫过来在这里考试。
食堂里有四口灶台,他们一共十一个人,于是就分为三组进行,顾舜华是第三组,有的等了。
每组大概考试时间是四十分钟,这样顾舜华就要等一个多小时,不过她倒是不怕,她挎包里放了一本经济学书,正好可以多学一会。
就这么等着,偶尔吃点栗子糕喝口水。
这时候,党万勇出来,看了顾舜华的名字,已经认出来她,忙上前握了握手,说:“久仰大名。”
党万勇和顾舜华说了几句话,顾舜华才知道,原来现在自己爸爸过去饮食公司总部培训,竟然和党万勇打过交道。
陆问樵道推开门,道:“考生准备考试。”
顾舜华忙收了笑,过去灶前准备。
她进去的时候,灶台已经布置好了,一切灶具厨具齐备,连旁边的食材都是准备好的。
陆问樵站在灶台前,严肃地看着大家,显然技术的主考就是他了。
第一关是刀功,要求对活鸡去骨。
陆问樵道:“三级和二级厨师只需要做到原料去骨即可,不过一级厨师的去骨,要求整鸡出骨,下刀准确,要求充分利用原料,物尽其用。”
他说这个,看似简单,任何厨师都会,但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对整只鸡的肌肉和骨骼分布了如指掌,且手法娴熟,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入刀,且对原料丝毫没有浪费,这个技能考核看似简单,很多人可能就栽在这里了。
不过好在顾舜华在这方面也是下过功夫的,特别是和王云泉聊过后,她也刻意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