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3页
    一路都提着心,回到山洞里急急忙忙的召集人,还有人不相信,说天底下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别是糊弄人的吧?到时候出了力,一文钱都捞不到,岂不是白做工?
    也有人觉得,毕竟是秀才娘子,咋会骗人?
    更别提杨招弟虽然是去年才嫁到鹰子沟,可相处几个月,也知道她不是说谎的人,再者,这一斤嫩芽,二十文钱,这工钱可算难得了。
    因此半信半疑的,背起竹篓,跟在杨招弟身后,一路小跑的到了山顶。
    看到王永珠坐在石头上,见到她们来了,才跳下石头。
    “秀才娘子,大山家的说的可是真的?摘一斤嫩芽给二十个大钱?”有泼辣的媳妇就问。
    “当然是真的!”王永珠掏出那块碎银子往石头上一放。
    第七百六十三章 称有问题?
    “这是一两多的碎银子,放在这里!不过我话先说在前头,我只要茶树顶上那最嫩的芽尖,不要下面的叶子!要保持芽尖完整,不能扯得细碎!达不到要求的我不要!”
    女人们看到银子,又看了看王永珠亲自摘的芽尖的示范,顿时来了精神,心中有数,也不多说,分散开钻进野茶树林,摘起茶叶来。
    她们常年在山里灌木中穿梭,自然是有一套办法,那些荆棘对于她们来说,司空见惯了,早早的就扎紧了裤腿和袖口。
    七八个女人还有两三个半大的女孩子,都背着背篓,散入了野茶林中,如同鱼入大海。
    只能听到彼此间说话的声音。
    那些女人以为自己声音小,别人听不到。
    却没想到王永珠五感敏锐,那些女人的话都顺着风传到她的耳朵里。
    “我说嫂子,你觉得那秀才娘子是不是真的?真能给咱们钱?我这心里怎么不踏实?一斤二十个大钱啊!”
    “管她呢!如今她一个人在咱们这地头上,要是不给钱,咱们还怕她赖帐不成?”
    “就是,你这是瞎担心!没看到那一块银子吗?我倒是不担心那秀才娘子赖账!我就是奇怪,这秀才娘子要这树叶芽子做啥?”
    “谁知道呢?你们要知道,这山外面的人都古里古怪的!听说是城里人就喜欢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行啦,咱们都少说两句,快点摘!这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不到一斤可没二十个大钱!”
    ……
    最后这一句话,提醒了那些女人们,纷纷闭嘴,专心摘起茶叶来。
    到太阳慢慢西沉下去,王永珠跳上大石头,冲着野茶林里道:“天色不早了,大家都回来吧!”
    就有茶林里有人喊:“咱们再摘会,不耽误事!”
    王永珠忙道:“大家都回来吧!明儿个一早再来,我明天还收!这天色黑了,看不清楚,摘错了岂不是浪费功夫?”
    听了王永珠说明儿个还收,女人们才依依不舍得停手,纷纷从茶林里钻了出来!
    这些山里的女人做事手脚麻利,每个人都背篓里都有不少,多的一斤,少的也有半斤八两。
    王永珠拍拍手:“不知道谁家有称?”
    立刻就有个女人站出来:“我家有!去我家称!”
    大家都没意见,也想知道自己到底摘了多少,忙忙的就往山洞里赶。
    王永珠和杨招弟落在后头,杨招弟凑到王永珠身边,小声的问:“秀才娘子,明天还收这个?”
    王永珠点点头,让杨招弟放心:“杨家姐姐,你放心好了,这片野茶林这么大,我起码得把这些嫩芽都差不多采摘完了才走的!”
    杨招弟一楞,不过马上就露出一丝喜色来。
    这一片野茶林,想要摘完,起码得三四天的功夫。
    她还听自家男人说过,别处也有这样的茶树,到时候,到时候……
    忍不住心里就火热起来,不说别的,能多摘几天这茶树芽子,也能贴补点家用。
    她已经两个月没换洗了,想来是有了身子。
    这山里生活清苦,不多挣点钱,孩子生下来咋办?
    因此看着王永珠的眼神热切起来。
    回到山洞里,那个家里有称的女人跑回自家山洞里,将称拿出来,递给了王永珠。
    王永珠掂量了一下称,她从王家做山货生意起,就学会了看称,也学会了调秤。
    这秤一入手,王永珠看了一下,就觉得不对。
    疑惑的看了看那女人:“这位大嫂,你这称是从哪里来的?”
    那女人一脸疑惑:“我家男人在山外面带回来的,前年卖山货的时候,用一张狐狸皮换回来的!可宝贵了!秀才娘子,你会不会用?不会用别乱用,给我们家弄坏了!”
    王永珠哭笑不得,晃晃手里的称:“这位大嫂,你们这称有问题。”
    “有问题?啥问题?我说秀才娘子,你到底会不会看称?不会看就让给我来!还是想反悔?”那女人脸色立刻沉下来了,撸起袖子来,大有一言不合就干架的架势。
    王永珠也不说话,熟练的捞起称,然后将那女人的背篓给捞过来,先称了重量:“五斤二两。”
    然后转身让杨招弟给腾出一个空竹筐,将茶叶给倒入进去,再重新称了一遍那背篓,“四斤三两。”
    这爽利的架势,一下子就镇住了那一堆女人。
    王永珠称完了这个女人的背篓,然后在称上调整了一下,又将背篓称了一下,慢条斯理的道:“四斤五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