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就让他继续留任几年,等那边马场稳定了,一切都定下规矩了,再调回来也不迟。
皇帝陛下就笑了,说宋重锦好歹也是他外甥女婿,丢在那塞北风吹日晒,尤其是他亲妹妹和外甥女还陪着呢,就不想着将他们调回来,一家子团聚?
顾长卿自然是一脸正气,只说为君为国效力,哪里容得私情?
更何况,到底是年轻,在外头多历练些的好,等到这马场稳定,与国与君都是大功一件,以陛下心胸,岂能亏待与他?
这话说到了皇帝陛下的心坎里,顿时就笑了。
顾长卿这番话,说到底,君上和国家是放在前头的,虽然有私心,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他真实,并无隐瞒。
的确,他知道如今马场刚好转,若是将宋重锦调回来,就怕功亏一篑。
可当初到底是当着众臣说下的话,金口玉言,也不好反悔。
如今有顾长卿主动提出来,那正是解了他的难处。
只是,这顾长卿到底只是舅舅,还有人家的亲爹卫国公宋弘呢,也不知道人家同意不同意。
因此还特意将宋弘叫到御前,将顾长卿的意见一提。
宋弘果然就炸了,感情不是你儿子是吧?你儿子在翰林院清贵着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时不时的还在皇帝面前露一小面,将来前途大好。
自家儿子可是在塞北吹沙子呢!好不容易有了成绩,可以调任回来了,这别人还没反对,怎么自家人先反对起来了?
在御前就跟顾长卿怼了起来。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差点要翻脸
顾长卿一脸,你懂个啥,老夫不跟你一届武夫计较的样子。
气得宋弘,要不是在御前,恨不得都要撸起袖子揍人了。
吵吵了几句,还是皇帝陛下劝合,宋弘虽然还生气,可陛下开口了,这当臣子的,还能咋滴?只得忍了。
加上顾长卿又耐着性子解释了一番,为何要将宋重锦继续留在赤城县的缘由。
又怕宋弘反对,还故意说,莫非卫国公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国家为陛下效力不成?
宋弘哪里肯背这样的锅?
冷静下来的他,脑子里琢磨了一下顾长卿的话,也品咂出几分意思来。
这只怕也是皇帝的意思。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哪里还敢反对,当即跪下,只呼说是自己老糊涂了,既然自家犬子能替皇上办差,还办得有模有样,是他的福气!
只要皇上需要,别说只是让他在赤城县再多呆几年,就是带上一辈子,也是心甘情愿的。
又日常表了一番忠心,表达了为了皇上,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皇上自然顺势就扶起宋弘,好生安抚一番,只说等马场那边稳定了,自然会将宋重锦调回来,到时候他们父子团聚。
又说他自然是知道卫国公一片忠心的,且放心,他不会亏待了忠臣云云。
一时间君臣相得,就差握着手互诉衷肠了。
如此这般,这宋重锦继续留任赤城县的事情,基本就定了,不出意外的话,只等到了下半年官员考核,吏部批个留任就是了。
事情议完了,顾长卿和宋弘自然也就老老实实的告退了。
出了宫门,顾长卿似乎想说点什么,宋弘瞪他一眼,哼了一声,甩手就上了自家马车,扬长而去。
顾长卿摇摇头,叹口气,也转身走开了。
这一幕自然被人看在眼里,等他们都离开了,就报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听了汇报,挥挥手示意人下去,心头那点子怀疑算是暂时消退了。
坐上马车的宋弘,车帘都拉下来,整个车厢里只有他一人,他一直紧绷着的脊背,才放松了下来。
放任自己靠在车厢壁上,手指头下意识的敲着自己的腿,回想自己面圣时候的表现,可有什么纰漏?皇帝的表情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回想完毕,只觉得今天的表现应该没有问题,尤其是出宫门后,和顾长卿那老狐狸的那一场戏,想必此刻已经有人报到御前了。
应该能打消皇帝的疑虑了吧?
回到宋家,宋弘气呼呼的就进了书房。
宋五看他脸色不对,忙跟了进去,就听到宋弘在书房里发脾气,大意就是,这等大事,宋重锦那个兔崽子,居然先联系的不是自己这个亲爹,而是顾家那个老狐狸。
太客气了!这简直是没将他整个亲爹放在眼里!
宋五等着宋弘发泄得差不多了,才上前劝了几句,只说事关重大,若是世子爷写信,也是怕泄密。
唯有托付顾长却带口信回来,才是最安全最保险的。
更何况,也不是一直信奉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世子爷这也是将爷的话给听到了心里去了,才有这般行事啊?
再者,由顾家先行试探,总比宋家去试探的好,起码不会让皇帝起疑心,怀疑世子爷的用心不是?
事实也确实证明了世子爷的担心是对的,也证明了世子爷的这般安排是对的。
以此看来,爷后继有人,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还生气了?
宋弘本来这生气,只有三分真,七分假,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
听了宋五的劝,自然也就罢了。
挥手示意宋五退下,只余他一人在书房,脸上才彻底露出笑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