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7页
    不过秦致坤还是提议让他们下基层走访百姓,问问受益人的意见,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更能落实到位。
    这话王简是赞同的,既然是民生,就要挠到痒处,而不是耍花架子。
    双方一番交流,秦致坤屏弃自己对王简的固有偏见,王简也对他愿意为百姓筹谋的盘算感到欣慰,算是相互认可。
    把那份官贷方案拿走后,秦致坤亲自送他出门,直到主仆的马车消失,秦致坤才回了院子。
    方氏站在屋檐下,看他面露笑容,打趣道:“什么事这般开心?”
    秦致坤学自家三闺女的口头禅,“要发财了。”
    方氏:“……”
    秦致坤背着手看艳阳高照,说道:“眼下就入秋了,三娘她们的白叠子,也快采收了吧?”
    方氏:“前几日听那边传话,说最早的那些估计七月中旬就能采摘了,今年的品种早,早些采摘也好。”
    秦致坤又问:“咱们二娘的嫁妆呢,都备得怎么样了?”
    方氏摇团扇,“哪用得着你操心。”又道,“三丫头说要给她备十二床喜被做陪嫁。”
    秦致坤乐道:“这丫头懂事了,爹娘他们估计也快到京了?”
    方氏高兴道:“应是快了。”
    秦致坤心里头痛快,踱着官步道:“今年真是痛快,喜事一茬儿接一茬儿的来。”
    这话方氏听得不甚明白,好奇问:“除了二娘的婚事外,哪来的喜事?”
    秦致坤:“不告诉你。”
    方氏拿团扇打了他一下,啐道:“还卖起了关子。”
    另一边的王简回去后,瑶娘告诉他说李南的哥哥李秋回来了,他做了个手势,不一会儿李秋去了书房会见。
    李秋人到中年,是国公府的家生子,前阵子被王简派了出去,这次给他带回来一个消息,那就是王家的老二王竟云经常去的地方是淞州祁县。
    王简纳闷了,不解道:“他去祁县作甚?”
    李秋摇头,“老奴不知。”顿了顿,“老奴盯了许久,见他去过两三回。”
    王简皱眉陷入了沉思,隔了许久才问:“可有被察觉?”
    李秋:“未曾。”
    王简:“你无需再去了,恐打草惊蛇。”
    李秋应声是。
    王简示意他退下,待他离去后,王简平静地望着空旷的屋子,陷入了揣测中——好端端的,去淞州做什么?
    这些年二房家的老大和老二都极少在府中,起先他以为他们是在营里忙碌,现在想来,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不太对劲。
    他们王家在朝中如日中天,若是一般权臣,巴不得把整个家的人都塞进去掌权,便于控制权力。
    可他们王家并不,也就他王简在朝里谋了一官半职,而且之前都还游离在政治中心的边缘,如果不是他主动搭上梁王等人掺和了进去,只怕一辈子都摸不到门路。
    他是国公府世子,未来会继承爵位的人,按说卫国公会早日筹谋替身,偏偏只让他笼络着宫里头的母子,并不会让他参与政治核心,可见是把他排在外的。
    老大和老二一年到头都在外,见不着几回,并且官衔也不高,跟放养差不多了,这是很反常的。
    王简隐隐感到不安,他总觉得这次李秋打探来的消息有蹊跷,但目前自己又在府里,所有行动都受限制,委实不方便。
    思来想去,便让梁王那边派可靠下属走一趟淞州祁县,并万般叮嘱莫要打草惊蛇。
    眨眼间就到了立秋,虽已入秋,但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得了,这样的高温是最得白叠子喜欢的,田地里已经有不少吐絮,洁白如雪。
    周边村民全都过来围观那奇观,去年是四十亩白叠子吐絮,今年可是上千亩。
    那场景是非常壮观的,佃农们不分昼夜轮流巡逻,窦氏也派了人过来照看,官府差役一遍又一遍警告村民和县城里的人,勿要惹祸上身。
    并拿去年贺家砍了两名盗贼的手唬人,只说伯爵府招惹不得,连官府都保不了。
    当地村民多数淳朴,都是胆小怕事的,不敢招惹。窦氏也亲自过来瞧了瞧,看到那丰收情形,心情很是宽慰。
    从京城那边的人员已经到位,以及新来的弹棉匠也是跃跃欲试,大家都想在家门口把钱挣了。
    秦宛如在地里看吐絮的情况,段珍娘跟在一旁,问:“可以摘了吗?”
    秦宛如回道:“再过两日,先采摘最早的纺纱线用,还得送进京里染色用来做标识。”
    段珍娘好奇问:“二娘的喜被把标识改成囍字,是吗?”
    秦宛如点头,大老远问道:“姻伯母,京里可有人们要喜被?”
    窦氏道:“有,但少。”
    秦宛如:“若是有人要,也接,我们给做,沾点喜。”
    窦氏应声好,问:“这些白叠子还要多久才可采摘?”
    秦宛如:“三五日能摘。”
    窦氏:“那我等着你们采摘了把纱线带回京染色。”
    于是趁着秋老虎的热辣劲头,待最早的那批白叠子成熟后,先从龙门村开始,董蔡两家领着佃农们分批次下地进行秋收。
    先前秦宛如给他们准备了护手,结果用起来不顺手。
    有佃农拿麻布条缠到手上,厚厚的一层,只留了少许指尖出来,就算棉花壳扎到手上都不至于太痛,除非扎到了指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