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点头,“这法子好啊,若是有现成的棉线售卖,许多妇人都可以直接买线团回去织布了。”
段珍娘也道:“那咱们的棉匠不就可以分成很多种了吗,有做被褥的,有做线团的,还有做布匹的。”
秦宛如:“就是这个意思,要从方方面面都进入到千家万户。”
窦氏沉吟道:“看来还得把场子扩大才行。”
秦宛如:“姻伯母不着急,咱们去年干的那些定然引起不少人注意了,若是有其他商贾入伙,咱们吸纳就是,大不了把各自的分成让些出去。”
段珍娘道:“咱们三人不欺心,但其他人就不清楚了,若是有人入伙,也得了解清楚了才行,莫要日后扯皮,闹得不开心。”
秦宛如:“这是自然的了,光想来占便宜可不行。”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目前的情况热议一番。
似想起了什么,段珍娘忽然道:“我还差点忘了,前两日我接到阿娘来信,叫我今年多发些被褥过去,去年她带到魏州的那些脱手得很快,还挺好销。”
窦氏道:“那今年就多发些去,去年京里卖了这么多,应该都差不多了,今年肯定没有去年生意好,如果魏州那边反响不错,隔壁的锦州也可一路销过去。”
段珍娘点头,“她也是这个意思。”
秦宛如插话道:“加工费怎么给?”
窦氏:“五十文一匹顶天了。”
段珍娘道:“还挺高的。”
窦氏:“毕竟是头一回合作,到时候还要防止加工作坊偷我们的白叠子,得派人过去专门守仓储。”
秦宛如皱了皱眉,“目前的纺车肯定不行的,一个锭子绞线,速度委实太慢,供应不上,得三个锭子。”
段珍娘高兴道:“你有法子?”
秦宛如:“把这事谈妥之后我再回去捣腾。”
于是第二天她们又去同钱正升谈合作事宜,最后双方经过一番来回后,加工费用定到四十五文一匹。
素棉布。
双方签订合作契约,钱正升没接触过白叠子,只先签订一年试一试。
秦宛如她们也是试水,对这个无异议。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从最初的种植,到作坊成立,商铺成立,合作社成立,育种基地,纺织合作……等等,都在步步前行。
这些都是秦宛如在引导,她是棉匠的掌舵人,段珍娘和窦氏则是执行人。
把合作事宜谈妥后,窦氏回京,秦宛如则去村子里看农户们种的白叠子。
去年下过雪,地里的虫子过不了冬,目前气候正常,今年白叠子的长势跟去年差不多。
甚至有农户说今年庄稼地里的虫害都少了不少,因为许多地都种上了白叠子,这是新玩意儿,有些虫并不喜欢白叠子。
秦宛如跟他们讲,一般来说同一块地超过三年就要换着种了,要不然灭不尽的虫害。
一老汉道:“我家的地没全种,明年若是还种白叠子,就调换过来,混着种。”
秦宛如笑道:“这法子好,既能保障有粮食,也能多赚些钱。”
老汉似乎也很高兴,“我原先以为这般娇贵的东西必定难打理,谁料也没那么麻烦。”
秦宛如道:“我没哄你们吧,人人都能种,若是想收成好些,就要打理得更精细。”
她闲着无事到周边村子瞎转,村民们见到她都会热情打招呼,哪家有瓜果的还会送些给她。
秦宛如受宠若惊。
等她回到县城,带了好几篓新鲜蔬果,段珍娘瞧着好奇,调侃道:“你出息了啊,走哪儿都能混到吃的。”
秦宛如道:“盛情难却啊。”
段珍娘问:“地里的白叠子长势还可以吧?”
秦宛如:“都不错。”
段珍娘捡起一条胡瓜洗净啃食起来,说道:“这边目前也没什么事了,你空闲了就回京去陪陪祖母,免得她念叨你。”
秦宛如应声好。
哪晓得这一回去就许久都出不来了,因为封城了。
第166章 王老太君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秦宛如回京后试探问过秦致坤朝堂上的事, 他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实际上所有人都没察觉到变故即将到来。
秦家人跟往日一样过着安稳的小日子,没有了平康坊那边的忙碌, 方氏闲暇不少。
有时候秦二娘也会回娘家唠唠家常。
秦宛如则认真地做起了三锭棉纺车, 她把图纸精细处理后, 拿去找程木匠, 跟他讨论怎么把纺车做出来。
临近四月底时京中接连下了两场暴雨, 马上就到端午节, 人们已经开始准备长命缕和菖蒲艾草等物。
待到端午的前两天, 王老太君跟往常一样去大恩寺听静云大师讲禅。
谁知下午王老太君忽然头晕摔了一跤, 可把寺里的僧人们吓坏了。
起初他们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摔跤,哪晓得老人家扶起来后口齿不清,手一直抖,半边知觉麻木。
家奴意识到不对, 忙去请附近的大夫来看诊。
大夫诊断说是脑卒中,也称中风, 目前情况不乐观, 更不宜搬抬病人。
家奴心急如焚, 忙回国公府通知主母姚氏, 姚氏立刻差人去告知卫国公,并亲自去了一趟大恩寺。
卫国公得知消息后, 当即命人去找宫中的御医去看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