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页
    现实中,很多乡下人都是把好看的拿去卖,长相不大好的送人。反正味道又不差,也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什么长相不长相的,很多人都不挑。
    怎么,人家送你吃的,不要你的钱,你还想怎么样。
    苏秋雅出身商户,喜欢做一些表面功夫,不喜欢让别人认为他们过于奸诈。苏秋雅买村子里的人的蔬菜瓜果,买一些鸡鸭鱼肉,还让三房的人到二房的铺子做事。
    二房出去,这边的人谁不说二房好啊。
    当初分家的事情,过去那么久,也没有人多提起。毕竟大房现在过得不差,还有人认为是大房要分家,认为大房不想养着其他几房,认为其他几房是累赘。
    苏秋雅不可能站出去解释,大房确实过得好,还赚不少钱。谁知道大房当初藏了什么,就算大房当初没藏什么,在分家的时候,大房怎么不说他们也能补贴家用,但凡大房说一些话,也许大家就等等了。
    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没有必要跑出去解释。
    苏秋雅提着草莓进铺子,直接把草莓洗了。
    青姨娘看到那些草莓,拿起一颗草莓尝了一口,这些草莓确实比她以前吃的草莓味道好,就是长相不大好。
    “大房送来的。”苏秋雅道。
    “他们怎么好端端地送草莓过来,是不是卖不出去?”青姨娘问,“是不是想你们买一些?”
    “不是,本来想买一些,小妹说都卖了。”苏秋雅道,“既然都卖了,我们也就不去买。”
    苏秋雅不知道大房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反正她不可能多买。草莓是水果,苏秋雅又比较少做糕点卖,镇子上有点心铺子,要是做糕点又做其他美食,怕是不好兼顾。
    “她说卖了,你就相信啊。”青姨娘嗤笑,“草莓味道再好,又有多少人舍得花那么多钱去买呢。买肉不香吗?”
    青姨娘想水果味道再好,还是不如肉,至少在那些寻常百姓家是如此。
    李夫子的私塾就在镇子上,之前也说过要再送束?的。
    在元宵节前一天,柳父就又带着柳清云过去。柳父这么做,也是为了让李夫子认为他们有规矩,那么李夫子以后就可能多照顾柳清云一点。
    柳父提着一篮子草莓,还有两斤肉,另外有碎银子。碎银子是用来交束?的,要是都拿吃的,那么夫子就吃那么几天么,哪里可能。
    “好。”李夫子看到柳父提来的东西,心情不错。
    古代的这些夫子各自教书,有的是去别人办的书院,有的是自己办私塾。像李夫子自己办私塾,也不存在不能收这些东西理由,古代不是后世,夫子没有强迫那些学生的家长多送其他的东西,主要是要交基本的束?。
    若是这些家长有另外送东西,夫子也有收。夫子是人,古代又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物质基础,古代的读书人,供出一个秀才,可能就穷了一家子。
    “你们家的草莓确实不错,夫人去买过,很好。”李夫子说这话,不是让柳父多送草莓,而是说实话。若是要柳家人送,李夫子早就开口了,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哪里能随意开口。
    家里还有一点银子,想吃那么一口东西,去买就是。
    李夫子就是这么一个态度,柳家会做人,懂得人情,柳家送一些草莓,李夫人也不拒绝。
    “私塾这边也有准备午饭,有需要可以去买。”李夫子道,“不过那些饭菜没有那么好,家里能送些更好的,也好。”
    李夫子的妻子中午有做一些吃食供给那些学子,那些饭菜没有那么好,就是非常寻常的饭菜,就是胜在价格便宜一点。李夫子的妻子做饭菜也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认为那些学子辛苦,有的学子离家远,总吃冷饭冷菜,那也不好。
    因此,李夫子提前说,免得柳家人误以为食堂要赚钱。李夫子还是希望这些人家能送好的就送好一点,文人也得养好身体,才能更好地读书。
    “多谢夫子。”柳父打听过李夫子的事情,两次来见李夫子,都能感觉到这个人态度不错。这让柳父也放心让孙子跟着李夫子学习,夫子的品性好,学生的品性也就不容易歪。
    李夫人瞧见那些东西,想着柳家也是大方。很多人家辛辛苦苦供给家人读书,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却还是时常送给夫子东西,比如自家种的一些东西,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买一些礼品。
    东西是多是少、是好是坏,那都无妨,主要就是一个心意。
    在柳家人走后,又陆陆续续又人来李夫子家送束?等物。那些人都知道要在元宵节前把东西送了,那么夫子能过一个好节,自然对他们的孩子也好。
    柳父带着小孙子一块儿回去,正好就见到柳玉莲正在做元宵。
    “少做点,不用多做。”柳父道。
    “没有做很多。”柳玉莲道,“兄长那边还得送一些吃食过去,过节了,吃好一点。”
    汤汤水水的不好带,元宵是不好带的,就是送一些其他的东西。
    “草莓酱好带。”柳玉莲道,“又做了一些肉干,肉松,其他的一些东西。”
    柳玉莲做了不少东西,古代没有快递,就只能自家送过去。他们过去一次也有几个小时,多带一些东西过去才好。
    “他们皮糙肉厚的,不用那么多。”柳父想他当年吃的就没有那么好,也没有人总是给他送吃食,“费钱不碍事,就是你还得辛辛苦苦地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