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很好很舒服的,只有一条:灌江村绝对杜绝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折断花草树木,乱丢垃圾——尤其是乱丢垃圾。任何人犯了都会被“请出”灌江村,列入永久黑名单,永远都不会接待。
这规定有点啰嗦,但大多数人都理解,毕竟人家是靠当地的山水才养出那么好的药材的,要是被破坏了,那不是祖祖辈辈吃饭的东西都没了?严格一点没有错。
就这么电视节目一宣传,各个店又趁热打铁地宣传,很快就有人表示想到村子里旅游了。第一批客人一共十五个,都是在一个周末来的,还都是l县的人,市里的人都很少。这些游客大多数都自己有车,都是自己驾车到灌江村的。因为是第一批游客,村里接待得有些忐忑,一边怕怠慢了客人,丢了灌江村热情好客的脸,另一方面也怕游客发现村子里的秘密。
幸好,村公所周围的安眠符跟隔离符效果非常好,晚上做事一点都没有吵到游客。而游客来了之后自然不会空手回去,各家卖菜卖小炒挣了钱,卖自家的药材也挣了钱,这倒少了运输出去的功夫。村民一开始还担心应非池跟周满不高兴,毕竟他们是在外面卖土产的,现在村民在村子里直接卖,不是抢他们的客人嘛?
对此,应非池跟周满都看得很开:“没事,你们尽管卖,价格稍微比我们在外面卖的低一点更好,吸引游客到来。但是有一点,绝对不可能大批量地卖给别人,免得增加竞争对手。”
其实想想也是,灌江集团虽然主要产品还是药材土产这块,但是附加值高的是药膳店跟甜品店,那是厨师的高超手艺加上灌江村的优质食材,几十块钱的材料,做出药膳来能卖到好几百块,人家赚的是技术层面的钱,怎么会跟村民计较这些小钱?
得到了应非池的回答,又想清楚了其中的关卡,村民们才放心大胆地继续做他们的农家乐。第一批游客来的时候已经是初夏了,随后陆陆续续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盛夏来临,城市里热到不行,村子里却一片清凉,更重要的是,清凉里还没有蚊子的骚扰,简直是避暑胜地。有些做老师的游客干脆带着自己放暑假的孩子,在村子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星期。
“这里真的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是我到过的最好的农家乐!”游客这样称赞说。
渐渐的,不仅l县的人到灌江村来玩,连l市的人也多了起来,甚至连n市跟g市都有人来。灌江村的农家乐旺季是盛夏尤其是寒暑假,但是到了秋冬还是有人来,为的就是河鲜以及山里的冬笋、榛子、腊味。
“好多年都没吃到柴火熏出来的腊味了,外头卖的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熏出来的,还是灌江村的最好了,味道都比别处香!”一个买了二十斤腊肠回家的大妈喜滋滋地说。
这也是应非池跟村子商量的结果。灌江集团不卖腊味,腊肠、腊肉之类的腊味,全都由村子自己制作,让游客来这里旅游时卖,增加冬天旅游的吸引力。而从十二月十五到二月十五,灌江村不接收游客,要安安静静地过年。
就这么的,依靠着好山好水美景美食,两年之后,灌江村成为了有名的农家乐度假地,村民们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消息传了下来。
要建水库了,灌江村是水源地之一。
【107】
这一次,被选为水源地、要建水库的消息不是周满跟应非池从市里得到的消息,而是由l县招来洲江沿岸各个村落的村支书,开会说明的。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l市要建一个饮用水备用水库,在r县跟l县里选择了l县的洲江。洲江沿岸的村子都是水源地,灌江作为洲江的重要支流,更要注意。
吴东听到这消息就有点发懵,回到村子里一说,村子瞬间就炸了。一年前周满说可能要搬迁,大家都当一回事,都放在心里,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来到。十年了,村子好容易脱胎换骨从一个吃盐都要计较着怕没有下一顿的穷苦地区,变成了现在全省有名的度假地,支撑了一家资产上亿的公司。十年的时间,多少辛苦,这辛苦背后,又有多少父辈的血汗!现在因为一个水库就要搬走,一切都化为乌有,这叫大家怎么接受?
“也不能这样讲嘛!”当老人们留恋故土的时候,年轻人却是另一种念头。“不要那么守旧啊,出去才有活路嘛。周满不是说了?拿到搬迁的补偿,能买两三套房子,以后靠收租金就能过日子,什么都不用愁,天天吃饱了睡,睡完了逛街,多好!”
“讲的是什么话!”村里的老太太气得要拿拐杖打人,狠狠地跺着地面说:“根在这里,祖宗在这里!搬出去,将来扫墓都不方便,老祖宗会怪人的!”
“哪有这么要紧?”年轻人都不屑得很,撇撇嘴说:“这村子有什么好?玩也没有得来玩,买个洗发水还要开车一两个小时,在家除了睡觉就是看电视,闷死了。我说啊,外头好!外头比这里好!”
“就是就是!”有人附和道,“扫墓嘛,每年清明开车回来就好咯,住在外头,各个都是城里人,不比做农民好啊?”
“你们懂什么!”老太太气得差点咽气,转身回屋去了,不理他们。
远远的村公所吊脚楼的二楼,应非池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周满,小声问道:“村里就要分成三派了,坚决不搬的,欢天喜地要搬走的,摇摆不定看补偿金多少的。你准备怎么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