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生愣在那大堂门口儿目瞪口呆的看着堂中那两人,脑子里边儿炸开了,嗡嗡的响。
他不仅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门儿?
这根本就不是县衙,而是顾朝家的后院儿。
她是没有见过顾朝本人,但是来请她的那个衙役可是说了,顾朝和县令大人都在堂上。
而现在,堂上一共就三人,其中两人她还都认识。
便是黄县林和县丞,剩下那个女人,不是顾朝还是谁?
但是,她为何会是坐在太师椅上与县令林大人一起饮茶聊天?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县令大人,顾道长,马书生请到了。”
那带马书生来的衙役也是上回跟着县令大人一起去顾府的人,自然见过顾朝。
她带着马书生到了堂上,又见马书生立在门口发愣不往里边儿走了,于是便只能在门口处开口回禀了。
其实堂上的三人也已经发现了马书生,但是三人都没有把马书生当回事儿。
顾朝自然不可能先跟这马书生打招呼,其一她与马书生不熟。
其二,这马书生今天可是来告她状的。
而县令大人和县丞,她们是官,马书生却是一个什么功名都没有的寻常百姓。
只有马书生上前去与她们行礼跪拜,没有她们还先与马书生打招呼的道理。
所以,堂上这三人谁都没有理睬马书生,还是说着自己的话。
现在马书生没有来之前,县令大人当然要余顾朝套套关系。
本来她是想着等余淼儿与顾朝她大姑子成婚的时候,她亲自去再送上一份贺礼,到时候说出他们的姻亲关系来。
那时候亲朋好友那么多,宁家的面子也有了,关系自然就拉近了。
但是谁能想到,今天居然出这么一档子事儿,这也是老天爷帮她。
她想着什么,便来了什么。
就把顾朝这尊大神直接给她送到了面前来了。
到这个时候不认亲,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顾道长有所不知,我家妹夫是余家的公子,那余家小公子叫我一声大姐。
听我妹子说,她的小叔子马上就要与顾道长的大姑姐喜结连理了。
如此一来,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
以后咱们两家还是该走动走动,咱们两家可是正经的姻亲关系了。
俗话说的好,这亲戚之间是越走越亲,以后我要厚着脸皮去顾道长家串门,到时候还请顾道长莫要把我拒之门外才是。”
说实话,在这之前顾朝还确实不知道她与这黄县令还有姻亲关系。
老余家另外两个儿子都嫁到了县里,她是知道的,但是至于嫁的是哪一家,她就没过心了。
也许是听过,反正没放在心上。
听着黄县令现在说起来,她这才想起来还确实是这样。
顾寡夫从前就说过,老余家是有个儿子嫁个县令的妹妹了,就是这个了。
这黄县令吧,也不知道该说她是官运好还是不好,她在这县上已经连任三任县令了。
反正每回到了任期就让她留任,不动。
若不是因为这样,那余家公子还得跟着他妻主离开这儿。
也是因为黄县令一直没有被调任,所以他们一家子才门能安稳的在这县上做这生意。
有县令大人做靠山,生意还能不好做了?
不得不说,黄大人把县上管理得不错,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什么纰漏,但是也没有什么出头的功绩。
顾朝看着黄大人的面相,恐怕下任她就得调走了。
“黄县令说得对,既然都是姻亲关系了,真是该多走动。
到了大姑姐与余家小公子成婚之时,还请黄大人赏脸来喝一杯喜酒。
不然,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坐在一起喝酒。”
黄大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是人精。
顾朝这话中有话,她哪里能听不出来?
稍微愣了愣,便笑了。
“我在这儿上任三年,也是时候起来走动走动了。”
她说这话,其实也是试探顾朝,想知道自己猜的有没有错。
结果却看顾朝对她笑着点头,“等日后再下去了京中,定当上门拜访。”
黄县令闻言,眉梢眼角上都爬起了笑意,这么说起来的话她这回是要直接调去京中了。
这可是好事儿。
这外头的官儿可没有京中的官儿好做,而且他们这地方离京城本来就近,也不是那种山高皇帝远,任由她想如何便如何的地界儿。
在这儿,还不如调到京中去呢!
这么多年她也想尽办法,也送了折子上去,但是上头就是不调动。
上回有个空缺,结果还被别人给顶了。
顾朝说的话,她自然相信。
不管这回是为何,反正这谢她肯定是先要谢顾朝的。
“那就多谢顾道长吉言,以后顾道长去了京中,在下一定扫榻相迎。”
黄县令也觉得,她才会能够调动。恐怕还真是沾了这顾道长的光,让上头的想起了她。
不然怎么这么多年都没想起来,反倒是这回动了呢?
“余家公子成婚之时,在下肯定会是作为娘家人去送亲的,到时候顾道长作为妻家人迎亲,咱们可要好生喝一场酒。
就算顾道长今天不请我,我也一定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