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7页
    结果两个可爱的宝宝一出生,又知道元秋怀了宝宝,不用元秋请,段嵘就主动提出要搬过来。先前段云鹤自己找人在容家修了个新院子,说的就是以后他跟段嵘偶尔可以过来住,但一直还没住过。
    元秋知道,原先段嵘不过来,是念着柳仲救过段云鹤的恩情,又因为柳仲是元秋的师父,因此段嵘主动承担起了保护柳家人的任务。经过数次波折,柳家都没出事,段嵘功不可没。如今樊骜已经回家,段嵘觉得自己也不必再一直守着柳家,他原先是喜欢清静,但如今年纪大了,更喜欢孩子。
    元秋自然很开心,她是真把段嵘当爷爷的,一直得段嵘疼爱照顾,想要孝敬他却没有什么机会,以后住在一起就好了。
    客人都到得差不多了,祝威和祝锦年祖孙也来了,祝威看着两个粉团子一样的小娃稀罕得很,对明老国公那是羡慕不已。
    祝威坚持让祝锦年去抱抱孩子,又问祝锦年感觉如何?祝锦年笑着说,太可爱了。
    祝威轻哼,“再可爱也是别人家的,唉!”原先他不想催祝锦年,如今倒真想让祝锦年赶紧成亲,给他也生个重孙来,不然在明老国公面前,他多没面子。
    祝锦年怎么没听出他爷爷在暗示什么,他笑了笑也没说话。关于他的终身大事,他要先跟喜欢的姑娘表白,确定了之后再跟家里说。
    两个娃娃都被抱到了暖阁,洗三仪式正要开始,兴瑞跑来禀报,又有客人登门。
    来的还是两拨客人,一拨是原本君氏皇族的人,以君紫桓和君灵月的祖母,前太后老白氏为首,带着前皇后白氏和四皇子等人。还有一拨,是沐振轩的母亲邹氏,从血缘上算,她是容元枫和容元若的亲祖母。
    原本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沉默下来。
    君紫桓皱眉,“娘,我去瞧瞧。”
    容元枫起身,“我也去。”他想的是把邹氏赶回去。
    容岚微叹,“都是孩子的长辈,大喜的日子,好好把人请进来吧。”
    君兆麟死了,沐振轩也死了,不管过去恩恩怨怨,容岚相信老白氏和邹氏今日登门,都只是想看看孩子。是非分明很重要,但也不必那样绝情,再让夹在中间的君紫桓难做。至于邹氏,可怜又可恨,事到如今,容岚也懒得再跟她计较什么。
    外人见君家的人和邹氏都在这日想要进容府,却被拦在了大门外,心里都泛起嘀咕,想着两位老人家再怎么着也是俩孩子的太祖母,容岚跟沐振轩断了,连儿女的姓氏都改了,做得已经够绝了,该不会连邹氏想看孩子都不准进门吧?老白氏也安分地接受了容岚抢走君氏的皇位,如今主动上门看重孙,这都不让进的话,也太狠绝了些。
    这本就是个孝道大过天的时代,容岚也正因为清楚这一点,才决定让客人进门。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不想让儿女被人诟病。
    老白氏被拦在门外的时候就十分不悦,但她这段日子出宫住在风景宜人的别院里,君紫桓细心安排下,让她过得很舒心,不比以前在皇宫的日子差在哪儿,甚至更自在。
    而且君紫桓劝了几回,有些事情想通之后,老白氏放下执念,摆正了安享晚年的心态,倒觉得比以前轻松舒服多了,也没了原先的盛气凌人。这会儿虽然心中不快,但想着大喜的日子,也没发作,就在车里等着。
    邹氏三日前得知容元枫有了儿子,当时就高兴得又哭又笑,说她沐家终于有后了,她有重孙了。
    邹氏因为生病,不能自理,一直在照顾她的还是原先镇国公府的管家,花的钱是陆哲出的。虽然陆哲如今出事流落到了西辽,但邹氏运气好,摊上一个忠仆,一直没有抛弃她,把她照顾得还不错。
    她今日坚持要来,管家劝了许久,邹氏说不让她来她就咬舌自尽,管家实在没办法,还是雇了马车把人拉过来了,想着大概也进不去,就让邹氏死心也好。
    君紫桓亲自出来请老白氏,训斥了守门的兴瑞两句,恭恭敬敬地把老白氏给扶着下了马车,搀扶着她进府。
    老白氏脸色好看了不少,越发觉得还是这个孙子靠谱,虽然不听话,但也不能否认君紫桓在实质性的事情上面很孝顺。
    前皇后白氏和她的儿子也都跟着进来了,不管是打扮还是神情都低调了很多。因为君紫桓的态度很明确,只要他们安分,一辈子荣华富贵没问题。若是不安分,那就是找死了。白氏仅剩的儿子是个病秧子,没什么本事,也没多大野心,反过来劝她想开点。白氏一开始实在不甘心,后来见老白氏都不再蹦跶,只顾享福,她也不得不认命了。
    邹氏躺在马车里,巴巴地看着容国公府的大门,并没有等到她心心念念的亲孙子容元枫出来接她,君紫桓也根本没有理会她。
    原本沐家的管家有些迟疑,不知道这是让进还是不让进,见兴瑞对他摆摆手,他会意,让他儿子把邹氏从马车里背出来,进了容国公府。
    邹氏想到马上要见到孙子和重孙,神情激动。
    见老白氏和白氏出现,后面邹氏也被背进来,君紫桓安排她们入座。
    君灵月和容元若在观澜院坐月子没过来,容元枫不想见邹氏,便跟容岚说过之后回去陪君灵月了。
    这让巴巴地想要看到容元枫的邹氏好生失望,但送她来的管家路上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地劝她,让她千万不要乱说话,能看看孩子就该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