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9页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藕榭先生,这词写得真好,湖面泛舟真的有那么好玩吗?”文竹缠着惜春问。
    惜春笑眯眯道:“我从前也和姐妹们泛舟玩过,几人划着小舟,慢悠悠在湖面荡着,春日赏柳絮,夏日有荷花,秋日是芦苇和残荷,冬日湖面结冰飘雪,虽不可泛舟,但站在岸边欣赏,银装素裹,也美得很。”
    “先生先生,我们也去泛舟吧!”孩子们围着惜春撒娇,惜春连连点头,“好好好,等天气晴朗时,我们就去泛舟,到时候大家可要学着作诗啊!”
    而后便是孩子们的欢呼声,个个笑得如银铃般悦耳。
    宝玉远远瞧着,面上止不住地笑,心都快融化了。
    他决定了,还不如辞官回家做先生,和女孩子们在一起多好啊!
    第129章
    自从宝玉有了辞官的心思以后, 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成行。
    要知道他入朝才一年左右,而时人辞官,一般是三种情况。
    一是年老体弱, 祈求辞官, 回乡养老。二是自己生了大病, 不能再胜任官职, 只能回家卧床养病。这两种情况,显然宝玉都不能符合。
    他也不能装病啊!
    辞官是为了回家做先生,要是他和昭帝说, 自己病得只能卧床修养,回头却天天去女学上课,那就成了欺君之罪了!
    而第三种情况,就是家中父母病重,作为儿子要回家伺候重病的父母。
    这点宝玉倒是符合, 毕竟贾政是真的瘫在床上不能动了。他要铁了心去伺候贾政,这个理由在昭帝那里也说得过去。
    只是贾政并非在京城养病, 他若去伺候贾政,就必须得搬到平安州去。那也违背了他想辞官的初衷,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左想右想不能成行, 宝玉愁到极致, 干脆觉得,不如自己犯个大错,让昭帝罢免他的官职算了!
    现在翰林院中, 不总是有人找他的麻烦,让他的的差事出纰漏嘛?他就装聋作哑,不去管那些纰漏,说不定昭帝见他尽出篓子, 就赶他回家了!
    想到这里,宝玉一拍脑袋,觉得自己太聪明了,顿时心情好了不少,回家就抱着女儿到处逛着玩。
    宝钗王夫人见了都新奇起来,连道:“这段日子都见你愁眉苦脸的,今儿倒有什么好事,这么开心起来?”
    宝玉逗弄着女儿,笑眯眯道:“我想了个好主意,以后能常在家陪孩子玩,自然开心了!”
    宝钗便问:“什么好主意,说来我们也听听?”
    王夫人也笑着等宝玉说,宝玉却连连摇头不肯说,只扔了一句:“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宝钗和王夫人只当宝玉又玩了些精致的淘气,也便没有放在心上。若是她们知道,宝玉竟暗戳戳地谋着辞官,恐怕不被气死也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而宝玉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翰林院中“犯”了许多小错,初时昭帝还未注意到,但“犯错”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捅到了昭帝面前。
    昭帝也是知道翰林院里面的小九九,他将宝玉摆在里面,原本就是为了制衡。有人制造麻烦,有人便会摆平麻烦,只是这摆平麻烦的人也太不中用了,竟把篓子漏出来了。
    宝玉办事出了差错,昭帝总不好偏袒太过,于是不痛不痒地私下斥责了两句。没想到这消息,不过半日,就传遍了整个前朝。
    上至太傅尚书,下至京找府尹,全都知道贾家宝玉被昭帝厌弃了!
    继而民间纷纷传说,越传越离谱,说什么的都有。
    “听说了吗?那个贾宝玉被圣上斥责了,圣上去要将他打三十大板呢!”
    “不对不对!我听说,那个贾宝玉要被关大牢了!”
    “哎呀,你们都错了,贾宝玉要被罢官夺了功名,说不许他再科考,不准再做官呢!”
    “到底是犯了什么错哦?”
    “听说是贪污受贿吧?”
    “好像是调戏了宫女,贾宝玉不是爱风流么?”
    “嘻嘻,我看......是睡了那个......”“啥?”“就那个......”“你说清楚点!”
    “就!给谁戴了绿帽子呗!”
    “哇塞!真的假的!”......
    忠顺王在府里乐得哈哈大笑,直与幕僚下属一起喝酒听曲,扬言道:“从前是看贾家夹着尾巴老实做人,本王才放他们一马,现在看来,这些蠹虫腐木,就该除得一干二净才好!本王今儿就放话在这,你们谁能有主意端了贾家,本王就送他千两黄金!”
    千两黄金?
    众人纷纷倒吸一口气,面上依旧笑着恭维忠顺王,双眼却是个个放光,心里已经全都开始各种阴谋诡计了。
    正是趁他病,要他命!
    次日,贾家门前就有个老汉泼了粪水,对着大门啐口大骂:“好你个贾宝玉,当初我清清白白的闺女跟了你,说好要八抬大轿娶她进门做二夫人的,可怜我女儿一个柔弱姑娘,如今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赔我的女儿!”
    王夫人正念着佛经,宝钗正理着家事,骤然听闻小厮说,门口有个老汉泼粪大骂,都惊呆了!
    她们薛王两家,虽不是诗书之家,但也都是大家小姐,此生见过最会撒泼骂人的人,也就是薛蟠娶的前头老婆夏金桂。哪里见过老汉上门泼粪骂人的阵仗呢!
    “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