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1页
    谢明承也是忏悔,是为韩莞和两个孩子忏悔。他又把韩莞曾经跟他说过的他们母子如何不易说的话出来,说他对不起他们母子三人,这辈子只要韩莞一个女人,韩莞不嫁,他就等着。还威胁,若家里敢不给韩莞正名,他会自己想办法正名。若家里逼他另娶,他就去琼州或者西关城当差。吓得两个中老年妇女连说不反对,脑袋还被谢老国公打了几巴掌。
    韩莞暗哼,谢老爷子之前的表现是最感性的,但这件事出奇的理性。感性和理性也要分人,对待长女和外孙他比谁都感性,连皇上老子都敢怼,对待韩莞就“不能感情用事”了。
    从激烈争论,到互相退让,讲条件,到最后基本统一意见。谢明承和谢国公胜出,也同意把谢明继分出府单过。
    当然,中间也有他们的小心思,谢老太太舍不得谢明继,那是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何况这件事他没有参与。和昌认为谢明继或许也有参与,只不过太狡猾没落下把柄,于婆子为了亲外孙咬死不松口。谢国公也有对长子的愧疚,想给他谋份好差。谢老国公想马上把两只虎接回府,孙子和韩氏的事慢慢谈……
    韩莞一直知道,人心是复杂的,人心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在封建大家庭里,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出发,知道真相后的谢家人并不是之前她想像的那么凉薄,至少不像又蠢又自私的何淑妃,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死活。
    特别是谢国公和谢明承,一个作为家主想有所担当,一个作为曾经的丈夫想再次求娶那个受尽屈辱的女人。
    她对这两个男人的印象一下好了不少。谢国公无论在哪个社会,都称得上颇有胸襟和品质的上位者。虽然他也是为家族谋利,但有底线,还有一个“义”字。
    至于谢明承,哪怕之前犯过错,身上还有不少缺点,韩莞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好男人,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好男人。
    不好色,有良知,记旧情,说起来是一个男人本应该具有的品质,前世今生她看过太多,同时具备并守住这三种品质的男人真的不多,很多人都随着境遇的变化而丢失了某一样。
    目前,这三种品质在谢明承身上都有。
    韩莞顿时不想再怪谢明承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跟谢明承有纠缠的是原主,韩莞没有立场代表原主去原谅。而韩莞本人,前世今生都不想再嫁人。
    韩莞不想再听,回到了星月山庄。
    翠翠继续留在空间里听“白狐”,她出了空间。
    把头发打散,换上睡衣睡裤躺上床,可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只得起身来到窗前,打开窗帘,又打开一扇小窗。
    晚风吹进来,带着凉意,吹进花香,撩起她的头发,把窗帘吹得飘起来。这种荷叶边的窗帘也是她“发明”的,现在在京城很流行,凡是装了玻璃窗的人家都做这种窗帘。
    夜空深邃,星光璀璨,清辉晒满庭院,枝叶和花径在风中摇曳着。
    她觉得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挺好,但她的心绪如风中的叶子,还是乱了……
    韩莞站了很久才回到床上,老院子里的公鸡打鸣了,她才睡着。
    早上她还是起来了。
    来上房吃早饭的两只虎奇怪地看了看韩莞。
    大虎问,“娘亲,你有黑眼圈,想什么心事想的睡不着?”
    二虎说,“我昨天也没睡好,想爹爹了。他都回京城了,却不早些来看我们,还说把我们都放在他的胸口上……哼!”
    韩莞道,“或许今天就会来吧。”
    两个孩子才面带喜色。
    第三百四十章 玉笛
    谢明承没来,巳时初谢吉来了,送来一大包在长州府带回来的礼物。或许怕韩莞拒绝,专门说是给孩子们带的。
    “我家世子爷说,他在京城还有要务,明天会来庄子跟韩娘子说明情况。他还让小的告诉韩娘子,请韩娘子放心,他该做的都做到了。”
    谢吉比之前瘦了。
    韩莞颇有些纳闷,搞侦探比打仗还辛苦?
    她很想问问调查的情况,白苏是怎么死的,却也不想为难一个下人。道了谢,还送了他五十两银子的辛苦费。让他去跟谢祥说说话,吃了晌饭再走。
    韩莞打开包裹,里面有吃的用的玩的看的,多为男孩子的,还几样小姑娘玩的。另有一支漂亮的玉笛,一看就是送韩莞的。长度两只虎用不了,只有一支。
    韩莞把女孩的玩具拿给小姐妹,让她们带着动物们去花园里玩。
    她拿着玉笛摆弄起来。翠色,晶莹剔透,还吊着两绺淡橙色的流苏,笛子边上刻着一个“琼”字,握在手里温润细腻。
    玉笛不好做,首先音色不容易调控,一般用于收藏,而不是吹奏。能用于吹奏的玉笛少之又少,只有顶尖工匠才能做出来。诗歌里出现的“玉笛”,大多是比喻竹笛的。
    韩莞对玉笛不感兴趣,但因为它是长州府出产,白苏又在长州从事过特殊行业,她就有些感兴趣了。
    而且,韩莞断定,这支玉笛绝对价值不斐。
    她先用温水和软布擦洗了一遍玉笛,就拿在嘴边吹起来。声音温柔婉转,没有竹笛清脆,别有一番韵味,音质介乎于洞箫和竹笛之间。
    这种音质吹高亢欢快的“好一朵茉莉花”不是最好听的,她改吹了前世的“鱼舟唱晚”。不是古筝曲的“鱼舟唱晚”,而是改编版“鱼舟唱晚”,伴随着央视天气预报的那个版本。她曾经听过许多年,可以说伴随了她整个的童年和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