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 当在礼帽厂把午餐做完以后, 下午,杨大芳就得回乡下干活了。
家里的地不少,山地需要松土,水田需要耕地, 而这个时候, 家里有男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村子里男丁多的人家, 人人扛着一个锄头, 都干足了劲头, 这可是自家的田地, 等种植出来, 以后可是自家粮食, 所以,又怎么不努力耕种呢?
都盼着来年大丰收,人人都吃上饱饭。
杨大芳家里, 何大山回营地拉练去了,家里的地和活计就交给她自己处理了。
何大山的工资一月一百五十元钱,他在离开以前,把这一百五十元交给了杨大芳支配,杨大芳便打算请人来帮忙挖土耕地。
村子里的人闲不住,在前几天,便有农人把自家的地都快速的耕种完成了。
杨大芳要请人帮忙干活,自是要给工钱的,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彻底的放开政策,为了避嫌,杨大芳决定找相熟的人家帮忙。
这年月谁都缺钱的,有赚钱的机会,根本没人会推辞。
首当其次的就是谭大舅家里的两个男孩了。
这两个孩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但是早就帮着极爱干活了,听说可以来杨大芳家里来干活,这些孩子都抢着要来帮忙。
王翠花在礼帽厂上班的时候,家里的几个人早就在积雪还没彻底融化的时候,就已经挖了土,耕种了地,都是亲戚,自是知道杨大芳家里的情况,所以谭大舅早早的就带着两个孩子来帮忙干活了。
谭二舅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有三个孩子都十多岁了,见谭大舅来杨大芳家里帮忙干活,也一起扛着锄头就来了。
这几个孩子就一个想法,就是不给工钱也行啊。
表姐家里的饭菜,那实在是太美味了,只吃过一次,他们就日思夜想,就想再吃上一口。
谭二舅妈也来了,说是来帮忙,但是这人有些懒惰,远不如大舅妈干活利落。
来了以后,谭二舅妈就拉着杨大芳的手道,大侄女啊,如果有什么好活计,可不要忘记二舅妈啊。
杨大芳只能点头,道,要是有好的门路,我肯定先找自己人。
二舅妈满意了,也扛起锄头,一起去挖土。
除了谭二舅兄弟两人,杨大芳喊了老余头,杨憨子家里男丁多的人家帮忙干活。
这些人家都对杨大芳的厨艺有所了解,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来杨大芳家里吃上一口肉,那也值得啊。
而村长家和桂花家里知道杨大芳家里农忙干活,竟也过来帮忙了。
这两家的地不少,但是这两家人丁不少,活计都干了大部分了,不像杨大芳这里这么为难,几家关系不错,自是都过来帮忙。
一群人帮忙干活,杨大芳家里的地,便播种得极快,该种植土豆的就种植土豆,该种植玉米的就种植玉米。
杨大芳在年前种植了一些耐寒的油菜在家里的瘦地,现在这些油菜全部长了起来,密密实实的,鲜嫩鲜嫩的,想着美味的油菜花,杨大芳也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巴。
这个季节是最不缺美食的,在油菜花地里逛了一圈,把太过密实的油菜花摘掉部分的油菜苔,杨大芳拿来炒个新鲜菜给大伙吃。
杨大芳扛着锄头下地跟着大伙一起挖土,锄头一下一下挥洒下去,留下的,除了松好的土地,还有酸涩的腰。
做农民不是一般的辛苦,一年的耕种仅仅刚刚开始而已,除了松土,还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年复一年,曾经的年轻的容颜,就此老去,曾经熟悉的面孔,不知什么时候,终消失在这一片黄土里。
因杨大芳要准备一群人的吃喝,她跟着挖了那么两个时辰的土,就回家准备晚饭了。
由于大伙都下了挺大的力气,杨大芳自然要好好的做一顿饭犒劳一下大家。
在所有的名菜里,有一道菜吃过就让人再也无法忘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
何清河夫妻两人给杨大芳背来两大背篓的海鲜,里面就有鲍鱼海参之类,她拿了虾仁,鲍鱼海参,羊角菌,粉丝等多种材料,放在瓦罐,开始慢慢炖这一道佛跳墙。
村人爱吃鱼,杨大芳把大伙都爱吃的翡翠鱼也做上了,除此之外,炒了几道家常的菜,诸如刺芽炒腊肉,炒油菜苔,凉拌鱼腥草,炖熏鸡蘑菇汤等。
前面帮忙干活的人在忙碌一天以后,原本已经身疲力尽了,不过等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遥遥的,闻着那香味,肚子就忍不住呱呱叫了起来,而全身的疲倦,也在闻到那香味以后一扫而空。
杨大芳同志,做了什么好吃的啊?
一会儿大伙上了饭桌子就知道了。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杨爱国从学校接了两个孩子后,也跟着回乡来了,此时正在帮忙在灶台下面烧火。
两个孩子则早就忍不住,围着炖着的佛跳墙转来转去。
等大伙洗干净手,一碗一碗的菜被端上了桌子,大宝二宝越来越懂事了,帮忙摆放餐具,端菜,让杨大芳心里暖暖的。
二宝更是道,妈妈,等我长大了,我做饭给妈妈吃,妈妈就不用辛苦了。
这话说的杨大芳忍不住把孩子搂在怀抱里亲了一口。
等村人坐上桌子,那一道乳白色的汤,也被端了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