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几个汉子走了,三闷婶子自己坐在老槐树底下也没意思,便回了家,左右她是不会去沈珍家的。
她家大郎自从伤了腿脚之后,每回听见沈珍的名字便神神叨叨的,连着三闷婶子也对沈珍越来越不待见,说不准就是那珍丫头克在他家大郎了。
等会了家,她见杨三闷顿在屋檐底下抽旱烟,便有些不大高兴的将自己听见的事情跟人吐槽了一遍。
杨三闷闷着声不接她话,她便抱怨:“抽抽抽,你就知道抽烟,咱家大郎的腿,反反复复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大夫都来看过了,本来他那腿在床上好好养几个月就能好,可他呢,自从醒了之后成天就知道发火闹气,早就说过不让你惯着他,不老老实实养着,怎么好?还有你以后少在背后说人是非,珍丫头哪回见了你没喊过人。“
”什么叫我说人是非,我说什么了,沈珍那丫头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早前什么样子村子里谁不知道,如今倒是有了本事了,谁知道从哪儿弄来那么多钱,还在县里开了铺子,在咱村子里招了一帮子工人给她家干活,现在往外头一坐,谁都得念她家一句好,连带着苏绣都跟着脸上沾了光,放在往前的时候,她沈珍不就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三闷婶子就是心里不平衡,眼看着沈家越过越好,可她家大郎呢,原本是要考状元的啊!
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杨三闷自然知道三闷婶子是在气什么,却也只能道,“那是人家真有本事,没什么好气的,左不过现在家里没什么事情,沈家盖院子我也过去搭把手,中午也不回来吃了。“
听杨三闷这样说,三闷婶子一下就急了,“你不许去!咱家不差那一顿两顿饭的,你干什么去?!”
杨三闷不由得沉下脸来,“你整天在村子里说这家不好,那家不好,便是跟大家都闹的生分了你就如意了?到时候咱们家若是有个什么不方便的,谁还愿意来帮把手,老话都说了远亲不如近邻,当初咱家大郎出事,大家伙都来帮过忙,再说我瞧着珍丫头是个机灵的,沈家也不像是说的那样斤斤计较,我去搭把手也没什么,你不愿意去,就在家里的好好照顾大,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说来说去,这个家里真正能够做主的还是杨三闷,他一板起脸来,纵使三闷婶子心中再有不满,也不敢再拦着了。
只是进了厨房去做饭时,那菜刀落在案板子上却是十分响亮的。
杨三闷知道自家媳妇心里有气,都是在一块儿过了大半辈子的人了,若是放在往常他也就让让她了。
但是沈家这事,明显就是对沈珍那丫头带了偏见。
珍丫头那生意做大了,连带着杏花村里的人都沾了光,现在谁见了不得夸一声,自己媳妇是自从大郎伤了腿之后就钻了犄角,糊涂了。
杨三闷这回不打算让着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阅读,明天见。
第44章
另外一头的燕家村里也有好消息传来。
自从燕左燕右分到了第一批油纸伞的钱,那些尚在观望的村民便纷纷跑到了燕七郎家里拜师学习制伞。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拜师,便领了制伞的零工回去做。
很快许四郎需要带回京城去销售的油纸伞便制作好了。
燕七郎这边一共做出来,一百五十把伞,沈珍分了许四郎一百把,自己留了五十把。
现今她的铺子里每日都有人来买油纸伞,有时一人会买多把,留给家人或是送给朋友。
这会子正是雨水充沛的季节,后来永县又下过几场雨,那些买了伞的人家高兴坏了。
便是没事也要打了伞出去转一圈儿。
第45章
八月底九月初,天气越来越凉,宋文林,孙连跟许四郎也都收拾了行囊前往京城。
林映瑶也来跟沈珍道别,她爹爹的调令已经正式下来了。
这么一晃的离开了许多人,沈珍刚开始还有些不大习惯。
见着沈宝顿在铺子门口晒太阳时,还会下意识提上一嘴‘怎么不跟宋夫子去读书’,话出了口便又想起,宋文林早就已经走了。
为了抑制这种离别的愁绪蔓延,沈珍觉得让自己忙碌起来。
天公作美,连着几场雨,油纸伞已经彻底走进了百姓们的生活中,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油纸伞的美名渐传,便又越来越多的其他地方的商贩来沈珍这里进货。
随着珍珍同人铺需求量的增大,燕家村现在的村民现在家家户户度开始制伞或是从燕七郎那里领一些零工回家去做。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燕家村的人每回见着沈珍的驴车便笑呵呵的,孩子们大老远就蹦蹦跳跳的跑去迎接她,围着驴车转悠。
沈珍身上若是带着零食袋子便会给他们分一些杏干果脯,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她。
如此在一切都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沈珍便开始在伞的观赏度上功夫。
她先是找了裴怀询问了县里最好的画画师傅,然后请人在在伞面上的作画。
山川河流,花鸟鱼虫,芙蓉锦绣,百花争艳。
便是怎么好看怎么来。
那画画的师傅原本还不大乐意,觉得沈珍忒俗。
好好一小娘子偏偏满身铜锈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