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伍跑的地方多,他对外面的政策自然也更加的了解,前两年就提出了改革开放,有些地方之所以变化不大,是因为市场不够大,商品交易不够活。国家为了发展,就必须要有钱,钱从哪里来,这就是要盘活市场,有了交易,自然就能生出钱来。
这道理,刘振伍懂,重活一世的祝连国当然也懂。只不过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罢了,祝连国是想着通过这种方式先攒下一笔钱来,以后包山包地至少心里有底气,同时也是因为上辈子一直都在老家,人的眼界决定了人的高度,多去外面见识见识,自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中午在这边吃了一顿饭,晚上他们就到了村里,在这里的操作才真正让祝连国见识到了。之前听六子说的时候,以为是直接运送家禽家畜,到了地方才知道还需要运人。
这边要求必须要把东西卖到供销社,而临市却允许农民自主交易,要知道一斤猪肉供销社卖一块二,自家辛辛苦苦养了一年毛重才五毛钱,临市收购价却有八毛左右,一斤差了将近三毛钱。要是卖给个人的话,差的更多,农民为了多赚钱,自然要多想想出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天色阴沉沉的,祈祷回家前不要下雨
第7章 收获
村民们把干草铺在了车厢里,把装着鸡鸭鹅的笼子一层层地摞上去,分工有序,动作干脆利落,这么默契,明显不是第一次。
后面还有两辆车上装着几头大肥猪,活的。跟车的是几个村民,祝连国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也能猜得出。
果然,后来六子说的和他推测的八九不离十,村里人讨生活不容易,对于这种情况村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户村民把东西放在一起,推举出信得过的代表去临市交易,至于车资,可以直接拿钱,也可以用肉蛋家禽来抵。
车队的人在村民家里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就趁着夜色出发了。六子告诉祝连国,他们在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应该能到通辽的农贸市场,那里原来是个黑市,现在却热闹的很,十里八乡的人,买货的、卖货的,都会在那里聚集。车上的东西看着多,到了那里就会被抢购一空。
真到了那里,祝连国才意识到究竟有多热闹,而且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车上还有100多匹的棉布,这可是紧俏货,到了集市上车队的人就拉开了阵式。
这种交易灵活的很,不像供销社,啥都按章办事,卖货员眼睛还长到天上。
不拘是布票,粮票、油票、糖票也成,工业票更是受欢迎。哪怕手里什么票都没有,多拿点钱也是可以的。
布匹摆出来,立马就聚集了一堆人。一匹布足有40尺,祝连国亲眼看见不到五分钟就被大姑娘小媳妇瓜分掉了。
果然,不管是什么年代,女人和孩子的钱都是最好赚的。这些布纯色的占了一大半,但也有一些花色的,要更贵一些,也更受欢迎。前几年压抑的狠了,现在人们就格外偏爱亮眼的颜色。
祝连国看着上面印染的大朵的牡丹花、月季花,就想到结婚后盖了20年的被面,想象着人身上穿着这样图案的衣服,就忍不住打了个机灵。
“走,咱们也去转转”。六子拿肩膀撞了他一下,几个年轻人就混进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用后世的眼光看,这个市场并不大,但卖的东西可真不少。挑着粮食的中年人,挎着鸡蛋篮子的妇人,推着小车卖油茶的老汉,支摊子卖早点的小夫妻……
此时天色还早,不少人的脸上还能看到未醒的困倦,但更多的是希望的色彩。
沉睡的巨龙稍探触角,就已经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豆腐脑、豆浆,热乎着嘞!”听到叫卖声,祝连国顿住了脚步。“哥几个,咱在这儿吃点儿?”清早让这香味一激,几个大小伙子也都饿了,就在小摊边落了座。
“婶子,来四碗豆腐脑,再来两笼包子!我这是第一次跟车,两眼一抹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需要兄弟几个提点提点。这顿就我来请,哥几个也甭跟我客气。”
“这话说的,进了车队就是咱自己人,今后咱们就互相照应着。”说话的叫刘大柱,他是刘振伍本家侄子,还有另外一个年轻人叫陈路,和六子一样也才刚满20。
说话间东西就已经上桌了,几个人边吃边聊,气氛就圆融了起来。祝连国还把烤饼拿出来分给大家,这东西口感有点儿像后世的山西石头饼,滋味是真不错,而且还顶饱。大家知道是他对象给准备的,还调侃了几句。
这顿饭吃下来,对于车队的人员情况,祝连国才算真正有了底。别看都是年轻人,但既然能被刘振伍带出来,也都是敢拼敢闯的,大家的人品都过得去。
刘大柱告诉祝连国,如果想要带东西,先不要急,到时候跟着大家走,自然能淘到好货。这话算是十分实在的了,祝联国心里也是感激的。
等到几人回去的时候,布已经卖了十几匹,对于一个农贸市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毕竟布匹对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并不是生活的急需品。
早市的热度已经过去,大家都忙着归拢东西装车。祝连国发现这回车上多了一些硝好的皮子,很有可能是牧民用皮子换走了布匹。
之后这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等真到了聊城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之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