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1页
    现在农业税是每亩40元;
    排灌费每亩大约50元,这还是在他们村有水源的情况下,如果全靠机井的话,应该要达到70元。
    种子虽然是农科院提供的,可也是要花钱的,每亩25元;化肥、农药费用每亩60元;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亩至少20块钱。
    水稻生产成本每亩大概要200元。
    水稻成熟后还需要晾晒、脱壳,以及后期的包装,这些费用还没折算进去,更不用说人工费用了。
    他们村的水稻亩产平均450公斤,每50公斤水稻平均价为100元。按此价格计算,水稻每亩产值为900元,净利润700元。
    以上都是朱连国按照最理想的状态算的,可实际利润可能也就500,因为村里今年开荒,开的荒地是不需要交农业税的,属于集体所有,这部分的产出算是对农户的补贴,运输的成本和损耗也从这部分钱里出。
    他们村子耕地比较充足,像邻村一户人家也就三四亩地,他们村平均每户能达到八亩。
    也就是说,一家老小齐上阵,忙忙活活大半年,最后才挣5600块钱。
    他媳妇的服装店一个月最次也能卖到这个钱,两相对比,他就更感到农民挣钱的不易。
    虽然现在一年挣5000多在他们这边已经算是高收入了,可祝连国知道,十年后农民一年还是只能挣到这些钱,可是外面的物价水平却涨的飞快,城里人的工资也都在涨。
    想起上辈子,自己虽然不争气,可是该干的活儿也干了,该打的工也打了,最后日子不还是过得紧巴巴。
    面对着这单薄而又这沉甸甸的数字,祝连国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想要真正的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只靠种地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地里的产出也就和吃能联系到一起,祝连国打量着自家的厨房。
    他意识到,想要真正致富,真正应该做的是发展农副产品,他们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例如种植了油料作物,就有了大豆油、花生油、香油、芝麻酱,还可以做酱油,醋,大酱,腐乳等。
    时间在忙碌中总是过得飞快,郝家村用了七年的时间将食品销售网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扶植了。
    当年祝连国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不看好,可是他硬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成了,为此,他抵押了家里的房子和门市,还向政府贷了一大笔款。在原来村委会经济的基础上成立了郝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对经商一窍不通的祝连国,也不知和媳妇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又请教了多少人才把这个公司办下来,可如今看来,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最初参与进来的那批村民都是公司的股东,为了实现祝连国描绘出的蓝图,郝家村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最初的两年,他们这些大小股东相当于是在做白工,可是等到真正发展起来了,就似乎开了挂一般。
    如今,车间里一个最普通的工人,可能他年底拿到的分红就是他正常工资的几十上百倍。
    这种全村都是股东的经营模式,本来就少见,更何况他们还开起了村村联合模式。
    按照祝连国的想法,由郝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兄弟村建厂,购买设备,招收村民,进行农副产品再加工,最初的工厂只能说是个小作坊,就是这样一点点的,他们将产业做大了。
    这种村村联合的模式在全国还属首例,所以,当这种产业模式初见成效后,被他们当地领导逐级上报,最后竟是成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
    那一阵子,几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出现过他们郝家村的名字。
    知名度是最好的打开市场的名片。
    祝连国一个草根农民,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耀,那一阵子是真的有些飘了。
    直到有一天,他问刚上小学的儿子:“你将来想干什么?”
    “我想开大卡车!”祝向海看着爸爸,说的很认真。
    祝连国听到这话很是诧异,接着问道:“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大,到时候我可以拉着你和妈妈,还有姐姐,还有老姨老姨夫,丰哥,大姨,大姨夫……”祝向海把他能想到的亲人念叨个遍。
    祝连国忽然觉得有些感动,同时也有些自责,这些年他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不少。
    祝父祝母相继离世,虽然这辈子他努力为二老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可还是没有让他们再多活几年。
    因为想要打开市场,他不得不奔波于各地去争取机会。
    因为他们村子取得的成功,他又开始各处作报告。
    还记得他最开始站在会堂前面对众人时的忐忑,可是后来他却已能谈笑风生。
    他渐渐有了作为成功人士优越感,荣誉和掌声是对一个人最好的鼓励,同时也能侵蚀人的心智。
    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渐渐地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可是儿子的一句话却将他拉回了现实。
    他想起自己刚重生那会儿,所思所想也不过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给他们最好的呵护与陪伴。
    后来,他想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他不想看到村民因为太穷让孩子早早的离校辍学,因为舍不得钱生了病也只是硬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