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了大约五分钟,他走了。
黎觉予觉得有些许奇怪,但因为初来百老汇人轻言微,最终决定再观望一下。
下午的时候,她才终于明白卖酒人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大约是“我记住你了”。
**
下午两三点时间,鲁道夫等演员,还有其他刚从夜生活缓过神来的人陆陆续续抵达剧院,装模做样地开始开嗓,准备练习。
而此时黎觉予已经独自排练一上午了,进行第不知道多少次练习了。
有演员揉着太阳穴走过来,说:“法国是没有夜生活吗?怎么你不跟我们一起玩?”
“今天晚上我们要去曼哈顿的天星夜总会,来吗?”
…法国没有夜生活吗?当然有。沙龙读书会夜间散步和咖啡厅歌剧,哪个不是通宵的,只不过黎觉予从来不去罢了。
不过她也没表露出内心想法,只是礼貌微笑拒绝了:“不用了,我比较早睡。你也知道,华夏人比较热爱工作和养生。”
这话一说,对方就都没再劝黎觉予休息了。
受民国大批留学生影响,华夏人敬业又节制,成为每个国家、每个种族都公认的事实。之所以会邀请黎觉予,也是因为她外语太好,百老汇后台又少华夏人,从而造成的误会罢了。
可是她的拒绝,却莫名吸引剧院后台其他人的主意。
搭档鲁道夫顶着压力跑过来,劝说道:“在美国还是合群一些比较好,不然容易被孤立。”
说完他就逃跑了,像是生怕自己和黎觉予扯上关系。
鲁道夫扮演者Juff是意大利人,他的劝告同时也是美国的生存法则,就跟艾伦的“笑与不笑”准则一样,值得黎觉予听一听。
但告知来得太晚——鲁道夫走后没多久,一群表情浪荡的陌生人,忽然找上黎觉予。
她抬头上下打量来者。
男男女女三四个,统一穿着百老汇文化衫、彻夜未睡苍白脸庞,因为酒醉虚晃的脚步,被掏空的身躯,让黎觉予想起在法国劫持她的流氓。
见状,她微微后退一步,警惕地问:“请问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就是听说有人无视美国文化,来看看是怎么样的人罢了。”陌生人的领头说道。
黎觉予认识这个人,好像是百老汇工作十来年的老员工,现在在隔壁剧院出演音乐喜剧。
他也不知道黎觉予认出自己,依旧自说自话:“原来是林恩导演带进来的关系户啊。”
“…”
黎觉予无语。
如果这就是孤立,功底还是太弱了。
如果是她来欺负这个外来客,直接用“对方可能会举报卖私酒员工”的理由,私下传流言,就足够让美国人团结起来赶走那人了。
后台关系,啧,算什么东西?
“是的,林恩导演是我最好的朋友,怎么了?”黎觉予回答。
坦荡荡的模样让来者面面相觑。
就,不是说华夏人都很爱面子,不愿意暴露交际关系网的吗?怎么这女的如此不同。
领头有些结巴了:“啊这样…那,嗯,那你女主角肯定是走关系进来的吧!”
“没错就是这样,关系户!”
“你太丢你们国家的脸了。”
“扑哧——”
嘲弄声和嗤笑声同时响起。
这是怎么样的画面?前来挑衅的人语无伦次,被挑刺人黎觉予却在悠闲地摆弄起裙摆。
她漫不经心地说:“你行你也找啊。”
黎觉予不是喜欢争口头之快的人,也不喜欢用嘴皮子辨明自己实力,总归这是上节目后,大家有目共睹的东西。
既然对方误解那就误解呗,有后台也是自己争的,又不是什么坏事。
没有后台就会跟这位老员工一样,十年还在给喜剧当滑稽配角。
事实就跟黎觉予的想法一样,她满不在乎的回答刺伤这位可怜的配角演员。
他双目泛红,浑身颤抖地说:“你小看我的能力了,你这个华夏人,这个口口…”
…
“看这边,来一张。”有位戴着眼镜,瘦弱的华夏记者呼唤几个名人,咔嚓来了一张。
他是北洋画报的记者林苏北,一直呆在百老汇这边,探听明星节目单,给国内撰写新闻。
华夏20年代开始,正如同尼采说的“重估一切价值”,正是思想冲击的年代。海外歌剧、戏剧、歌舞剧凭借大剧院、好莱坞和百老汇的载体,悄悄登上华夏大舞台。
像《北洋画报》这种刊登娱乐消息的杂志有很多,譬如《北平画报》、《电影故事》…等。林苏北还有一个兼职,就是给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寄去剧照胶卷,用作国内海报出版。
再加上,美国还有一个流量巨大的华夏城剧场。
能在那里出演的,往往是华夏人气最高的歌剧、歌舞秀演员们。
所以百老汇演员们都不吝啬于华夏人气,当林苏北一呼唤,就有好几个百老汇小红星,对着镜头摆了个舞台pose。
忽然,一声关于华夏人的斥责,从大都会后台传来:“你这个华夏人,这个口口…”
听到那个词后,林苏北不由自主愤怒起来,顺着声源地摸过去——这种谩骂太侮辱人。
虽然他长期呆在美国,但接触的小红星大多是有教养的阶层,实在,实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