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都在马车上,二人也没卸下了,准备明日在收拾。
宝生那边灯火也亮了。
在看到绣花怀里的包裹,绣花娘乐得不行。
“屋里暖和,今年宝生去镇里也给家里买了些炭火回来”。
一进屋,瞬间不冷了,绣花娘节俭也没把屋里烧的暖烘烘的,但比起外面起码是不冷了。
“这孩子长得可真是好啊,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绣花刚把孩子放在炕上,绣花娘就开口称赞。
“是啊,不过也是真的能吃”。
宝生出来,吴松便过去跟他说话了,绣花娘小心翼翼的把外孙子抱在炕中央,那里是最暖和的,底下柴火如今还烧着呢。
“绣花啊,娘日后也算是放心了,娘告诉你,你弟妹也生了,娘如今是外孙子,孙子都有了”。
“好啊”。
夜里,寒风凛冽,绣花的屋子一直很干净,绣花娘没事就打扫,总想着女儿那天说不定就回来了。
宝生和吴松一起把炕烧热了,随后又给屋内点了炭火,热乎乎的,绣花和吴松才抱着孩子过去睡觉。
“这小子睡得是真的香啊”。
吴松看着一动不动的孩子,眼里都是宠爱。
二人快速上炕休息,绣花没一会就睡着了,吴松在听到熟悉的呼吸声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第 52 章
第53章
绣花在家照顾孩子,吴松动作很快,很久就把之前的家收拾好了,等屋内烧热了,炕也暖烘烘的,绣花才带着孩子回去。
二人回来,也是带了不少礼物,绣花准备好了,就让吴松去送礼了,吴母的娘家人也上门了,纷纷询问吴母什么时候回来,吴松只说了年前,就把人打发走了。
二人送给亲戚的礼物,基本都是布匹,茶叶和糖果,绣花分装好了,吴松在一一送过去。
“之前都不知道家里居然这么多亲戚”。
吴松在屋内看书,想到什么看着绣花说到。
绣花闻言,想起来上辈子的事情,家里之前穷,那些人从未帮过忙,后来吴松有了功名,倒是经常来往了,人都是和现实的。
“舅母居然还给带了那么多鸡蛋来”。
不过想到吴母,吴松便觉得也很正常,吴母今时不同往日,郭举人虽因为郭文的事情被连累,可他也没丢官啊,照例是县衙的文书,三把手,还是县老爷的亲家。
“也正常,日后说不定三两日的就要来”。
绣花看着吴松说到,一旁的孩子已经熟睡,绣花正在做绣活,吴松则是在看书。
事实证明,绣花说的没错。
三天后,看着院里的腊肉腊肠,吴松有些发愁,确实太多了。
绣花娘送的,还有村里人给的,他们一家三口哪里能吃完这么多。
“先放在地窖,日后回去的时候带着就好,眼下冰天雪地的也不会坏的”。
“好,马车一直在大哥家里,这几天喂马也辛苦,一会我装上一些,给大哥他们送过去”。
“好”。
相较于吴松,吴大家里就没多少人,眼见吴松带了不少东西,腊梅一脸的笑意。
“嫂子过几天去趟镇里买些东西,你们还缺什么不,嫂子给你们都带回来”。
吴松闻言摇了摇头:“我之前都准备好了,没什么缺的”。
“好”。
二十八那天,吴母跟着郭举人回来了,进村那刻,吴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风光。
村里大大小小的妇人都出来了,拉着吴母姐姐妹妹的叫着。
原本在马车还跟郭举人因为弟弟的事情,闹了不愉快,现下什么烦恼都没了。
身后的婆子看着吴母,早已经习惯了。
“这都一年多没见了,我也想大家,王婆子把那些吃的给大家都分一分”。
王婆子随后立马拿了糕点出来。
“我啊,回来看看我这几个孙子,正好也跟大家聊聊天,过几天我小孙子百日,大家都来吃酒啊”。
吴母看着村里人,乐呵呵的。
“肯定回来,老姐姐你放心”。
绣花在家看着孩子,完全不知道吴母在外的风光,腊梅倒是在不远处看了个清楚。
什么时候,她也能有这待遇。
想到这里,她心里更加坚定了要送自家小宝去读书,等她成了举人亲娘,一定比这还风光。
外面寒风呼啸,吴母披着特质的皮披风,完全挡住了外面的寒风,村里人哪怕是冻得手脚哆嗦,也要拉着吴母说话。
吴母从头到尾都是笑意满满的。
直到下了大雪,村里人才回去,吴母带着婆子直接回家了。
“有段时间没见了,我这小孙子又长大了不少,跟吴松长得真是一模一样”。
小家伙五官出显,跟父亲很像,吴母看着怀里的人,十分开心。
晚间,吴松特意去叫了吴大和腊梅一家子过来吃饭,一家子也算是提前吃了一个团圆饭。
“还是这乡下的腊肠好吃,好久没吃了”。
吴母尝了一口,一直在称赞。
郭家是有自己的厨子的,每日饭菜跟酒楼差不多,一开始对吴母来说,那可不就是大餐吗?可吃多了,就会觉得腻,吴母现在反而喜欢这些乡下的饭菜多一点。
以前觉得这菜团子涩涩的,如今拿着菜团子配炒的腊肠,吴母觉得比大米饭还好吃,还有野菜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