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林黛玉眼中,贾元春在宫中的日子并不算多么如意。宫中妃嫔众多,论起受宠,贾元春未必能排得上号;论身份,她始终不明白贤德妃究竟是什么品级。贾家人都是‘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地叫着,可自林黛玉被封为县主,三年守孝期满,也有资格去宫中觐见,就渐渐地明白了其中内情。贵妃地位尊贵,宫中如今只有两位贵妃,吴贵妃和孙贵妃,都有子女傍身,皇上对她们也比较看重。贾元春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贤德不过是给她的封号,看上去赫赫扬扬,但却是个没有分量的空架子。嗯,就和如今的贾家是一般的处境。
似乎到了这时,贾家余下的好日子就不多了。林黛玉心中担忧起来,贾家现在是慑于林如海的遗书,才不得已与林家撕扯开来,因为他们还以国公府自居,内心再如何不甘不舍,外面也是要个面子的。可是,如果一旦被抄家夺爵,问罪入狱,那面子就压根不会在意了,一个破罐子还在乎啥?
去为贾家犯法的男人们求情开脱,那林家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如果贾家众人被下狱受罪,日后女眷被当做奴婢发卖,甚至像巧姐那般流落风尘,那林黛玉也会心生恻隐,出来援手一把,她不指望贾家有什么回报,只是不忍心见那些美丽的妙龄少女们随着贾家沦落烂泥之中而已。今生与她们并无多少交集,但她们在书中是各有各的美好之处,结局却都是一出出悲剧,让人觉得黯然神伤。如果自己有能力,林黛玉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在自己眼前发生。
可是,一想到贾家人的德性,林黛玉又犹豫不决了。贾家人不是厚道感恩的刘姥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贾家对她居高临下地小小周济了一回,在最后家破人亡之际,人人都避之不及,她却倾其所有地救下了巧姐。
最可能的结果是,林黛玉赎出贾家人后,还要费心费力地给她们妥善安置,而且,永远是得寸进尺,不会有满意的时候。
最初,被林家救下逃出生天时,她们或许也会很感激的,哭着道谢,述说亲情和自己的悔意都可能。但随后,荣国府被朝廷收回,该如何安置她们呢?林黛玉倒是可以出钱给她们买个几进的院子住下,再送给她们一个庄子,哪怕租出去,所得也够她们生活的了。一个庄子的出息,总也得有几百两银子一年吧,不见刘姥姥用贾家赠送的一两百两银子,就能衣食无忧,还买田置地,成了个小地主。
但贾家人就能因此满足吗?各个主子们不要几个丫鬟伺候?老太太、太太是惯用人参养荣丸等补药的,家中的饮食不要精致一些么?喝的茶水得要能入得口吧,她们可不能像刘姥姥那般‘牛饮’;各个女眷身上的衣裳、头面首饰也总要购置几套吧?贾兰还要读书科举的,那买书、笔墨纸砚的开销可不少,还要请好先生,找好书院,林家可是有这资源的,这关系到贾兰一生的前途,林家总不能袖手旁观吧?贾宝玉更加不能受委屈,他的前途,只有请林家多操心了;还有家中姑娘、小子们的婚事,她们如今是没那个本事和面子的了,但林家不一样啊,总之,一切都要麻烦林家了!
咱们可是滴滴亲的亲人啊!虽然女婿生前对贾家有误会,但敏儿生前最是孝顺的,怎么会忍心看着自己的老母亲晚年潦倒,娘家沦落尘埃?玉儿你能让母亲在地下也不安心么
贾家反正什么都没有了,百无顾忌。必要时,贾母还可以公开卖惨,譬如到林府门口哭诉哀求,下跪、寻死,各种花式表演。为了贾家和贾宝玉,林黛玉相信她是能做得出来的。林家是有头有脸的汝瓷,林晨曦要科举入仕,哪能不在乎名声,彻底丢掉了脸面的贾家人,应付起来还真不容易!
想到那可怕的麻烦,林黛玉打了个寒战,顿时就退缩了。她想了一想,她们还是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免得麻烦上身。
林黛玉征询了国子监老师的意见,心中就有了底。她召来林晨曦,劝说他放弃这次的会试。
林黛玉道,她请教过国子监的许多老师,包括孔祭酒,他们认为林晨曦天资不错,读书也极刻苦自律,前途似锦,但毕竟年轻了些,学问的底子还不算很牢固,这次能中举人,是发挥得极好,但举人和进士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建议林晨曦还是不要太着急了,静下心来,埋头苦读,等待三年之后的下一次会试,希望能一举成功!
林晨曦有些犹豫,心中有些不甘,但随即林黛玉给出的理由说服了他。林黛玉说,会试不同于乡试,考不上就当做一次磨炼,人辛苦些也就是了。会试若是落第,那倒也罢了,就怕成绩不上不下的,中了一个三甲同进士,那如何是好,该哭还是该笑?考上了想放弃么,那便是明晃晃地蔑视朝廷恩典,谁敢?
林晨曦被这句话打动,同进士类同于如夫人,一辈子注定要比二甲进士低一等,在林晨曦看来,那并不能延续父子两进士的佳话,给林家争光。于是,他改了主意,决定再好生苦读几年,只是觉得又要耽误了林黛玉的青春,有些不安。
林黛玉又提出了,他们阖家送林如海的棺木去姑苏,让他葬入林氏宗坟,入土为安。江南文风昌盛,名师荟萃,有名的大书院也甚多,这方面,京城都是比不上的。他们暂且不返回京城,林晨曦在江南苦学几年,等到下次会试将近,再返回京城不迟。林家已非昔日可比,纵然林如海已不在了,他们姐弟二人,也无人能欺负上门的了。别的不说,就是林黛玉那县主身份,放在京城或许不是特别显赫的,但在江南,那就十分尊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