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7页
    这话能骗王夫人和薛太太,却骗不了王熙凤。
    王熙凤对着哥哥脸上就吐了一口吐沫,“放你的狗屁,谁家钱财不是庄子院子和田地。就算婶子卖了祖产,你接手的时候怎么不嚷嚷出来,反倒现在说这话?”。
    王仁和妹妹大吵了一顿,兄妹两个闹得不欢而散,等王仁再次上门的时候,王熙凤就不搭理他。
    加上现在贾琏不在家,贾赦住在侯府的日子比住在自己家的日子要多。所以他们府里显得非常萧条,和荣国府比起来,就寒酸了许多。
    王仁也不乐意来王熙凤他们这边,反倒去找王夫人的次数多。王夫人哪有那么多银子可供他挥霍,薛太太自己连银钱的边儿都摸不到。姐妹两个一合计,就怂恿王仁去找王子腾的夫人。
    “出嫁的姑娘怎么还能要娘家的东西,鸾姐儿她们几个也真是不知道规矩,你只管去你两个妹子家,把你叔叔的东西要回来,咱们家就你一个男人,她们要是还想要娘家,肯定乖乖听话。”
    王仁一想也真是这个道理,刚出了荣国府的门,就遇到了守在门口的贾珍。
    贾珍看到王仁之后,热情的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喝酒,“正好我们家今天有几位贵人给你介绍介绍,日后有贵人提携,咱们哥几个也能飞黄腾达。”
    王仁心想,找两个妹子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干。但是结识贵人这件事,却要抓住机会。
    他心里非常高兴的谢过贾珍。两个人勾肩搭背的去了隔壁的宁国府。发现宁国府的正院真的坐了一个很贵气的公子。
    “这位是诚王爷”。
    王仁心想,忠诚王爷不是一个小孩吗?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公子哥呢?
    猛然一想,自己家老子留给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给侄子?
    顿时就知道眼前这人的身份了,麻溜的跪下去,磕了头,算是认他的身份。
    对于王仁来说,他只听说过北静王礼贤下士,这些话还是听贾宝玉说的。可如今他却真正的见到了什么叫做礼贤下士。
    诚王爷和他们说话的时候,看见王仁对着自己的婢女流口水。当即就把这位美貌的婢女赏给了王仁,又听说王仁最近手头紧,拨了5000两银子给王仁先花用着。
    几个人之间的气氛大好,说到最近王仁的生活,这位年轻英俊的诚王爷说,“还是你家没有一个能耐的管家管事,要想有一个好管家,要么就娶一个贤内助,要么就要找一个能干的伶俐人,要不这样,我先把自己的人借给你用俩月,等你找到人了,再让他回我身边。”
    王仁听见之后,被贾珍一怂恿,当即谢恩,等他再回去的时候,身边就跟了一男一女两个仆人。
    走的时候喝的醉醺醺的,他新得到的婢女在马车里伺候他。
    当王仁的手伸到她衣服里面,揉揉捏捏的时候,这个婢女就问,“听说家里有虎符的模子,大爷,是不是真的?”
    王仁这会儿头脑发热,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迷迷糊糊的跟这个婢女说,“谁说的?我都没听说过。来,美人儿,大爷疼你。”
    他在醉醺醺的说话,在外边赶车的两个仆人听到之后对视了一下。男人把头偏到女人身边,“王爷的意思无论如何要把东西找出来。”
    女人点了点头。敲了几下车门,里面一些靡靡之音顿时停止。
    他们两个回头看了看王家原本的仆人都跟在马车后面走路。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在没弄到东西之前,先留这家伙一条性命。
    第147章 獠牙
    王仁带着人回家, 他媳妇接出来, 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马车里面的婢女, 心里恨的牙痒痒,但是还是让人扶着王仁, 回到了上房。
    王仁彻底忘了要去找堂妹们的麻烦,天天在家和婢女厮守,两个人从早喝到晚,从夜里喝到白天, 过了十来天,王仁的媳妇再看他的时候,觉得丈夫面目青黄, 眼圈发黑,站着的时候,整个人都在抖, 略微劝他节制一点, 耳光就打在脸上。
    他老婆没办法, 只好派人去把王子腾的夫人请回来管教他, 人家也没回来,只是派遣了一个婆子回家。
    谁知道这个婆子回来的时候,王仁喝的大醉,趁着酒兴, 被人挑拨了几句, 红着眼睛, 把那婆子追着打。因为身体虚弱, 自己追人的时候把自己摔倒了几次,引得家里的婆子丫鬟们纷纷大笑。
    家里的规矩一天不如一天,懂事的都主动投奔了王子腾的夫人,留下的这些,也都是些偷奸耍滑的人。
    王仁他媳妇管不了事儿,只好去请王熙凤和她一起给婶子赔罪。
    听她嫂子哭了一回,王熙凤气的柳眉倒竖,立即带着人往娘家赶。
    偏偏这个时候,婢女得手了,她看了看从上房密室里面拿出来的小箱子,发现,这也只是能调动城外大营的兵符。不是调动天下兵马的虎符。
    婢女和她的两个同伙碰面,把盒子给了那个男人,“你拿出去请王爷看看,要是真的,咱们就及时抽身,赶快离开这地方,我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那男人抱着盒子出去了,过了一会,二门上就传话说姑奶奶回来了。
    这个婢女在王家叫甜兰,因为这几日得宠,巴结她的婆子们多的是。就有人特意赶来卖好,“姑娘,您不知道,咱们家的姑奶奶,是个面甜心苦的货色,平时咱们大爷也没办法从她哪儿落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