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5页
    两对年轻人相互瞅瞅,会心一笑。
    孙梅英捅了捅田大旺,小声说:“人家都是首长……”
    田大旺没吱声。
    心说,首长咋了?还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可惜他早早退伍了,不然,也能接上话题。
    婚礼简单而又热闹,很快就散场了。
    外地来的亲属们都住招待所,部队上统一安排的,管吃管住。柳进原被江立峰拉走了,说:“战友们都等着呢,可不能缺席……”
    苏红霞提议去看看新房。
    “冬子,走,去新房瞧瞧……”
    柳冬生和田小苗羞涩地点点头。
    新房早就布置好了,就在信息研究所的家属院。一个套间,贴着红色语录和伟人画像,很喜庆。这是田小苗分的,她调到了信息研究所,从翻译大院搬出来了。这边筹建了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国际事务,她担着副组长一职。
    柳冬生那边也收拾一新。不过,西山离得远,属于军事.驻地,进出很不方便,就把家安在了这边。
    新婚之喜,花好月圆。
    柳冬生和田小苗渡过了甜蜜的新婚之夜。二人都是笨拙的,全靠摸索。可感觉很奇妙,就像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第二天,柳进原一家就返程了。
    小梅要上学,不能耽误功课。苏红霞也要上班,不好一直请假。
    田大旺和孙梅英留下了。
    他们特地请了假,要在京城好好逛逛。这是大旺多年的心愿,早在第一次进京送小苗报到,就许下了。
    京城很大,景点很多。
    柳冬生和田小苗全程陪同,孙梅英和田大旺心满意足。
    “京城就是好啊,让五一、三子也来瞧瞧……”
    三天过后,二人返回沪上。
    那边还有工作等着,不然,真想多住些日子。
    *
    趁着婚假,柳冬生和田小苗回了老家。
    这是计划好的,要回家乡看看。
    他们换了一身便装,提着两只硕大的旅行包,装满了礼物。还有一沓子钞票和全国粮票,缝在贴身口袋里,是给老家的亲人们的。
    一路火车,抵达省城。
    再搭乘班车,赶往县城。
    家乡变化很大,都快认不出来了。
    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不已。
    离开这里已经太久太久,唯有梦里才能回到家乡看一看。
    杠子在县武装部,给安排了一辆拉货的汽车。
    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临水镇。
    走在那熟悉的街道上,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到了柳家小院,柳冬生嗓音颤抖。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田小苗见到了柳爷爷和柳奶奶。
    他们都七十好几了,腿脚还很利落。二伯接他们去县里,住不习惯,觉得镇子上自在,不肯离开。去沪上也是住几天就要走,说太潮湿了,浑身痒痒得睡不着觉。可回到家乡,又想念沪上,记挂着冬子、梅子。
    在老人们的心里,这是两个没娘的娃娃,怎么疼都不为过。现在好了,冬子、梅子都成家了,有人疼、有人爱了。
    躺在炕上歇了歇。把礼物掏出来,摆满了炕头。
    柳奶奶备好了香烛、酒水。
    “冬子,去瞧瞧你娘,让你娘也高兴高兴……”
    柳冬生和田小苗去了坟院,站在一座坟前。
    石头墓碑上,雕刻着一行大字——“柳进原之妻陈淑珍之墓”。
    二人上了一炷香,斟了酒水,向母亲报告喜讯。
    在土炕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搭乘手扶拖拉机赶往靠山村。
    这是田大壮开的,突突突地跑着,比驴车快多了。山路也修整了,平平坦坦的,没那么颠簸了。
    山风吹着,白衬衣鼓着。
    田小苗和柳冬生坐在车斗里,迎着风,望着满目的葱绿。
    进了村,就被社员们围住了。
    “小苗回来了,还成家了……”
    田老汉和袁氏激动得落泪。
    “小苗,这些年可好?上次去沪上没见到你,你爹说你出差了……”
    “爷爷,奶奶……”
    田小苗看着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早就不计较了。
    柳冬生把带回来的礼物,发了发。
    大伯、二伯家都有,给田秋山也准备了一份。
    这是队里的老支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很受尊重。村里的其他干部都换了,田春华去了镇子上,当妇女主任,民兵队长也去了公社。堂哥堂弟们都成家了,堂姐堂妹们也都出嫁了,兰子嫁到了镇子上,当了赤脚医生,一边务农,一边给社员们看病,也算出息了。
    吕秀蓉拉着风箱,做着饭。
    把家乡的事儿,一股脑地倒出来。
    许凤莲照旧虚情假意,客套了几句,就回了自家院落。
    吃了中午饭,田小苗在院子里走了走。
    那棵柿子树还在,好大的一棵,开着黄色的花朵,很鲜艳。她仰着脸看着,想起了当初跟娘一起晒柿饼子,还跑到镇子上贩卖,遇到了冬子。
    柳冬生也瞅着柿子树。
    开这么花,能结好多柿子吧?
    小苗跟他说过,以前就靠这棵柿子树换零花钱。赶在过年,爷爷奶奶往沪上寄山货,会包上一包柿饼子,说:“压秤就压秤吧,娃娃们爱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