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没人介意学生太多。
好些百姓甚至主动与学宫的学生搭话,和他们挤在一起,共用一张矮几桌案。
不久,老师走了进来。
一群人瞬间抬头,个个都眼巴巴地看着讲课的老师,每个人的手上还都拿着木炭与纸张,态度专注认真得吓人。
若是听不懂或是开小差错过了老师讲的某句话,这些“学生”们脸上的表情竟像是天都要塌下来了一样,整个人或坐或站地在自己位置上抓耳挠腮,却又只能自己着急而不敢打扰了其他人。
而在学宫之外,仍有不少没轮到的百姓正在外面好奇地踮着脚张望。
张良在不远处看着,心里竟无端生出了几分酸涩。
他想,等学宫的学子们学会拼音后,其实可以在附近找几个屋子,让这些学生给那些想要学习的百姓上课,也不至于让这些百姓等太久。
==·统一·==
秦国国内扫盲运动搞得轰轰烈烈,齐国上下却在楚国灭亡之后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国家。
也只有自己的国家。
但长久以来的安乐生活已经腐蚀了齐国上到君王,下到百姓的心智——
在秦国时不时就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齐国因为与秦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又舍得给其他国家钱财,不会主动招惹其他国家,是以齐国已经足足四十多年不曾发生战争了。
以古代百姓的平均寿命,齐国国内的百姓差不多都已经彻底换过一批了。
如今生活在齐国的百姓,根本就没上战场打过仗。
再加上齐国如今颇受君王重用的大臣后胜,其本质与郭开一样,都是接受了秦国贿赂后便一心为秦国做事儿的忘恩负义之辈。
而且除了后胜,齐国但凡有官员前往秦国就会收到秦国的贿赂,等回国后也会帮着秦国说话。
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在长久以来的安乐生活腐蚀之下,齐国上下就没有半点忧患意识,甚至从未想过有天战争也会发生在自己的国家。
而作为一国之君,没有远见的齐王不但荒废了士兵的训练,全国各地的城防建筑与防御工事也从不派人巡查,即便发现损毁被人报上来也从来不会花钱修复。
是以即便知道秦国很可能过不久就会派兵来攻打齐国,齐国国内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大臣之外,竟然没几个人对此太过忧虑。
因为他们很清楚,忧虑了也无用。
可即便如此,所有人也只是等着秦国派兵前来攻打齐国而已,从未想过投降,更不曾想过直接对秦国俯首称臣。
齐国臣民许是不曾想过,第一个想要向秦王嬴政俯首称臣的,竟然会是齐王。
而且他产生这个想法的时间,甚至远远早在楚国灭亡之前——
在秦国先后拿下韩赵燕三个国家后,齐王便已经被吓破了胆,而后他几乎是立刻命人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前往咸阳朝拜嬴政。
若非齐王在即将出城的时候被某位守城官员以齐国“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为由劝阻了回来,说不准嬴政早在楚国灭亡之前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齐国。
不过也说不准。
也许有人会想到早已经成为了秦国属国,却仍旧被秦国灭亡的魏国。
但这两个国家因为各自的地理位置,对秦国的态度迥然不同:魏国即便早早向秦国俯首称臣,却因为距离秦国太近,虽然不敢攻打秦国,却也总是在其他国家与秦国起了冲突的时候在背地里搞事儿;齐国与秦国的国土并不接壤,而且彼此距离最远,中间还隔着好几个国家,所以两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
可惜一切都是假设,齐王被阻拦不曾向秦国称臣,秦国也马上就要攻打齐国了。
而这个时间,就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
-
今年天公作美,秦国又是一个丰收年。
经过今年的耕种,最先播种的玉米与土豆如今已经有了富余,粮种价格下降,百姓们也不再将其大半卖掉以赚取一些收入;除了只种了一茬儿玉米土豆的百姓外,如今大部分百姓都将玉米与土豆端上了餐桌。
如今最值钱的粮种,已经变成了味道甘甜的红薯与产量仍旧稀少的棉花。
但即便是红薯与棉花,今年也获得了大丰收。
红薯甚至又扦插了一茬儿到了地里,只要今年不再像是去年一般下大雪,那么这第二茬儿的红薯也必然会收获满当当。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想要发动战争几乎毫无顾虑。
于是,嬴政便趁着今年最后这几个月,直接派出了王贲带兵伐齐。
他原本倒也想过再派遣几个将军带兵,但后来一想,若是王贲连齐国这种破烂防御都拿不下来的话,那他也就不用再领兵打仗了。
王贲得知嬴政想法,额头冷汗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找父亲王翦问了这一仗该如何打。
谁知王翦只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如陛下所言,若你连齐国都打不下来的话,以后还是别领兵打仗了,不然只会害人害己。若是没自信拿下齐国,大可以主动找陛下请辞,无论是李信还是蒙恬,想来都会很愿意带兵伐齐。”
王翦将儿子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你也就占了年龄与经验的便宜,不然这好事儿还落不到你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