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文靖安、严素光、林宁宴、周洵被召进宫,特别准许参加朝会,当元景帝听完那些高品级大员的启奏,并没有让内侍官宣布退朝,而是拉着长长的声音问道:“文爱卿何在?”
百官之中也有其他姓文的官员,但那些官员心知肚明元景帝不会叫他们“爱卿”,这是一个君上对臣子的爱称,代表着一种殊荣。
文靖安第一时间也没有反过来,因为以前元景帝都是叫他“文卿”,严素光和林宁宴在左右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他这才醒悟,低头出列,拱手行礼,高声道:“臣文靖安参见圣上。”
元景帝:“文爱卿平身。”
文靖安:“谢圣上。”
元景帝:“当着朕和百官的面,你可敢把这折子上的内容再说一遍?”
文靖安:“……”
他看见了元景帝手中的那份奏折,那是他写给萧慈祐的,粮食增产成功之后他信心大增,写了封奏折给萧慈祐汇报工作,顺便提了一嘴他对未来的看法和几条口号,其实他稍微有一点放飞自我的意思,没想到萧慈祐把折子转送到了元景帝手里。
元景帝看他久久不语,便打开奏折,读道:“五年内,争取全国粮食产量翻一番;五年内,全国工业化进程全面展开;五年内,京城至东南、西北、东北与西南四大铁路部分通车;五年内,百姓丰衣足食,空余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人口;五年内,朝廷有底气进一步开放剑州与东南州郡港口与西海通商……”
元景帝一口气读完,“吧嗒”一声将奏折合上,身体微微前倾,问道:“这就是你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文靖安:“……”
感觉有点像是自己和太子之间的中二对奏被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但现在不是尴尬的时候,只得拱手道:“臣一时妄言,人微言轻不该私下议论朝廷大局,请圣上治罪。”
元景帝:“文爱卿何罪之有?你这封奏折朕喜欢得很。”
文靖安:“臣惶恐。”
元景帝:“朕且问你第一条,五年内如何使全国粮食产量翻一番?”
文靖安写这封奏折时虽然放飞自我,用的都是白话文,但里面的内容还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才得出的结果,每一条他其实都考虑过应该怎么做,现在元景帝问他第一条,他略作回忆,拱手道:“回圣上,臣以为一共要做到四点。”
元景帝:“说来。”
文靖安:“第一、加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六郡十九州各府城兴建厂房,给各州郡提供足够的化肥和农药;第二、因地制宜,除去水稻、小麦,要大力推广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另外花生、菜籽等富油农作物也要跟上,甘蔗、甜菜等富糖农作物也要扩大种植面积,除了口粮,油和糖也是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第三、着手研发培育优良稻种、麦种和各类农作物种苗;第四、兴修水利,特别要在全国建造大型、中型、小型水库,此为千秋功业之大计。”
这番话在金銮殿内回响,准确传入了大盛君臣的耳朵,颇有一种绕梁三日的韵味。
不过元景帝听罢还是没有第一时间表态,他的做派就是这样,忽来忽去,让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猜不到他的心思,就像昨天视察完工业区,一句话也没说,直接乘船走了,然后今天凌晨忽然派人召文靖安等人进宫参加朝会。
这次也是一样,当着百官的面考察了文靖安之后,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文靖安退下,然后高声道:“众卿可有异议?”
等了片刻,无人应声。
元景帝给了大内官一个眼神,大内官主持退朝仪式,百官跪拜行礼,元景帝已经从龙椅上离开,不过大内官又从上面下来传达他的旨意,令太子萧慈祐、左丞相严同、右丞相温仪良、六部尚书以及鸿胪寺卿到文华殿听命,至于他召集东宫太子和一众庙堂重臣说些什么,那暂时无人得知了。
文靖安退回去之后,和严素光、林宁宴等人一同退出太和殿,出了宫门,确定四下无人,周洵才问道:“圣上什么意思?叫我们来一趟就为了来一趟?就问了文老弟几句,什么旨意都没有啊。”
第167章 赏识 一个计划两条路线
周洵忽略了一点,元景帝叫他们来一趟就算真的只是来一趟,对他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不是所有臣子都有资格获得元景帝召见,在这套皇权为尊、等级森严的体系里边,他们这些低品级的官员能够参加朝会,就意味着向朝野释放了一个讯号——
他们获得了元景帝的赏识。
果不其然,第二天宫里就来了旨意。
昨日朝会之后,元景帝召见萧慈祐、严同等高官会谈的部分结果就体现在这道旨意上。
朝廷增设“农事处”,隶属詹事府,太子萧慈祐任农事处正卿,户部尚书钱晧、礼部尚书赵仲明、工部尚书李寄任“三咨询”(无实职),周洵任从正卿(正四品),林宁宴、严素光任左右少卿(正五品),文靖安任司丞(从五品),崔琰任司正(正六品),陈崇章任司副(正七品),卢玉邻、杨玄素和最先跟着文靖安一起建造工业区的那些官员也都纳入了农事处,各有升职任用,毫无疑问,这这种任用肯定是林宁宴向萧慈祐提的意见,然后转到元景帝和庙堂高官的耳朵里。
圣旨到最后只有一句话——专司粮食增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