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的镇国柱石,威慑内外,所过之处群臣俯首。盛名之下,天下女子莫不向往。但却是这清闲恬然的样子,才叫婄云这个亲近人见了,由衷地感到欢喜。
因为她知道,殿下最初所求,不过父母健在,家人平安,能承欢膝下,证椿萱满堂。
后来每走一步,虽然也是如愿以偿,却不是最初所求了。
她求天下太平,求子民安乐,求吏治清明,求四海归一。
却再也做不回,她内心深处最怀念的文四姑娘,高堂健在,姨娘慈爱,姊妹整齐,兄弟康健。
正出着神,听到锦心唤她,婄云连忙上前,低声问:“主子,怎么了?”
“唤我姑娘吧,没那样大的规矩。”锦心端起榻上炕几上的白瓷盏,指甲颜色很淡,却还存着些粉意,叫婄云瞥见,心里无端的一松。
她恭顺地应下,“听姑娘的。”
锦心放下茶盏在榻上打了个滚,又伸手去逗弄炕边白瓷缸里养着的几尾鲤鱼,这还是文老爷寻来的,不知是什么品种,但有的通身橙黄颜色浓郁,有的通体净白,唯头顶、鱼尾一点殷红殷红的,仿佛是雪白的宣纸上晕染上朱砂颜色,喜人极了。
锦心常日喂它们,这会伸手一点,它们就纷涌而至,发觉没食又摆着尾巴游走了,锦心笑骂了句:“小没良心的。”
又忽然问婄云:“婄云,你说我是不是该养只鸟?人说纨绔子弟,臂鹰牵狗,我要臂鹰怕是有些勉强,阿娘也不会许,养些画眉鹦鹉也不错啊。”
婄云低低轻笑:“您又不耐烦鸟儿,不喜那嘴巴尖尖的东西,养回来也不过叫您烦心罢了。不如养着猫儿,也能逗趣,冬日里还能暖暖手。”
锦心听了噗嗤一笑,“我还不知我不耐烦鸟儿呢,你却知道了。狸奴养来暖手,不怕被挠得满脸花?”
婄云恍然,复又笑了——从前凤仪宫里那几只猫儿,可不是养来给娘娘逗趣暖手的么。
或许那些小玩意也有灵性,到了娘娘面前莫不乖乖巧巧地,蜷着爪子窝在怀里给抱给摸。
批阅奏章时,娘娘怀里总抱着个沉甸甸的小东西,偶尔轻抚两下,算作逗趣。
记忆中以为已被尘封的光阴记忆忽然纷涌而来,婄云低头轻笑着尚未失礼,忽听周嬷嬷的声音:“婄云,你出来。”
婄云忙“诶”了一声,与她出门前后脚的,绣巧用小茶盘捧着一碗银耳羹进来,笑道:“这银耳羹用蜜枣和莲子熬得,出锅前撒上枸杞子,闷上一刻钟,红艳艳的枸杞落在羹汤里,喜人得很。滋味也是甜甜的,银耳软糯黏滑,姑娘尝尝?”
又道:“我听了一耳朵,是姨娘才和闫大夫说完话,唤婄云出去。这婄云还真是不错,不卑不亢的,前儿个胡妈妈要给她脸色看,自己却吃了颗软钉子,不怪姑娘看好她。”
一面说着,一面又从盒子里取出两样点心来摆上,并道:“这是秦姨娘一早遣人送来的酥油鲍螺和如意糕,姑娘尝尝?”
“如意糕也罢了,酥油鲍螺做起来是最废时候功夫的,你真该好生谢谢你秦姨。”原是说话间,徐姨娘走了进来,她身后跟着婄云,仍是眉目沉静的模样,也不知二人说了什么话这样快。
锦心没心思打听,她从心底里莫名地相信婄云会把她阿娘拿下,故而只是笑眯眯地应着,一面挽住阿娘的手臂,道想要去瞧瞧姐姐。
徐姨娘想了想,温声道:“倒是也好,正巧你舅舅一早托人稍进来些茶面子,北地风味,太太会喜欢的,匀一些装出来吧。”
周嬷嬷立刻应声去办,徐姨娘屋里的立夏手脚干脆,忙去取外出的大衣裳来。锦心不情不愿地不想折腾,还是被绣巧催促着在袄裙外添了件袷袍。
绣巧将锦心看得脆弱得很,仿佛轻轻一摔就破、风一吹就散。每逢出门,她都恨不得把冬日的风帽围脖都翻出来,将锦心围得一点风都吹不到才肯罢休,幸而外头打了花骨朵的梨树还能叫她的头脑略清醒些。
如今又来了个婄云,与她简直是一拍即合,眼见她们又要翻出个毛呢云肩来,锦心忙道:“够了够了!穿这些真的足够了!闫大夫都说我近来肺火有些大,不宜捂得太重!”
还是徐姨娘轻笑着道:“罢了,今儿天气还好,穿个袷袍足够用了。”
锦心如蒙大赦,瞬间长松了口气。
第十二回 谁能笑到最后,还犹未可知呢……
来到正院时,有几个管家婆子在屋里回话,垂着手低着头,讪讪的,在文夫人跟前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听了通报,见母女两个过来,文夫人方摆摆手,道:“你们退下吧,明日账目再报上来,若还是这个模样,你们、连同你们男人,都不必做了。我知道你们的小算盘,也告诉铺子上,家里是出了事,可我的脑袋还清醒着呢。”
又对徐姨娘道:“怎么这个时候来了?今儿的请安不是免了吗?”
那几人战战兢兢地告了退,徐姨娘笑道:“沁姐儿闹着要找姐姐,我想着两位姑娘这几日都住在太太这儿,就带她过来了。可巧,我弟弟一早托人送了些好茶面子来,吃着倒是有些故土风味,特地带来请太太尝尝。”
文夫人面色稍霁,向锦心招招手,锦心走了过去,她今日梳着个小发鬏,发间挽着点缀珍珠的发带,清凌凌的眼睛既含着稚子的懵懂,又仿佛分外清明,亮得如发间的珍珠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