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琅久闻内阁大名,却从未踏足此地,如今是沾了皇帝的光,有幸到此一游,可谁能想到,别人进内阁做的是政权决策,她呢,跑来和皇帝一起胡闹。
“主子爷,咱们真要在这儿比试么?”她不知皇帝打的什么主意,直觉是没什么好事儿。
“嘘。”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拉着她躲在一棵大槐树下。两人静悄悄等待,阿琅抬头仰望,伺机而动,皇帝则目视内阁大门的方向,阿琅察觉到他的意向,也随之望去,不多时,内阁大门“咯吱”一声大开,三五成群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云纹圆领罗袍的堂上官鱼贯而出,走在最前方的人胸前绣仙鹤补子。
阿琅认得,仙鹤补子为正一品文官所有,此人是内阁首辅王正莲。
她正观察大官的模样,身边的皇帝忽然起了架势,他拉弓瞄准的方向并非上空,而是前方人群,对准的不知是谁。
“仙鹤补子右手边那人,射他!”皇帝在此时发令。
阿琅大感不妙,这要是被发现了,他自然可以撇得一干二净,可这“伤害朝廷命官”的大罪不就落到她的头上了吗?
小皇帝这是要拉她当垫背的啊!
“皇上在此做什么?”正当阿琅进退维谷,背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冷不丁响起。
三伏的天,忽而天降飞雪,凝结成霜,寒气逼人。
作者有话要说: 阿琅的记忆会慢慢复苏的
第21章 内阁
每当公孙怀现身人前,再热的天也凉了。不知他来了多久,看到了多少,阿琅偷瞄了皇帝一眼,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儿,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楚楚可怜地盯着公孙怀,“大伴,有人想对朕不利,朕想教训他。”
而从始至终,公孙怀都不曾看过阿琅一眼。她理应对此习以为常,可在司礼监常受他照顾,以为自己于他而言或许与旁人稍有差别,如今在皇帝面前,他根本没有将她放在眼里,此时的心情,仿若置身在五月的江南,梅雨不停,潮湿黏腻,难受极了。
“若有人对皇上不利,交给臣来处理便是,何须劳驾皇上亲自动手,莫非皇上信不过臣了?”公孙怀是有头脸的人,就连皇帝都对他礼遇有加,身份地位摆在面前,也不必自称“奴婢”,同大臣们一样得了个臣工的名头。
果真如传言一样,皇帝依赖从小陪伴他的公孙怀,一言一行全凭公孙怀左右,就这么一句话,皇帝竟起不安之色,嗫喏道:“大伴为朕已做了许多,朕也想靠自个儿扳回一局。”
“就凭这个?”他淡扫一眼阿琅手中的弹弓,讥讽的语意似在嘲笑这种雕虫小技难以对付可怕的敌人。
阿琅想跟胡闹的皇帝撇清干系,这种傻事也就只有小孩子做得出来,她只是被忽悠着比赛射鸟的,哪里知道要对付人。
这下倒好,被公孙怀逮了个正着。
皇帝不吭声,阿琅也不敢喘气,左右噤若寒蝉,不合时宜的,一个老成的声音混了进来,“老臣参见皇上,不知皇上驾临内阁,有失远迎。”
从内阁厅堂出来,所经之地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他们,王正莲虽已年近六十,老眼还没有昏花,远远就瞧见了他们三人,忙领着众人前来行礼。
“公孙掌印与皇上来内阁不知所为何事?”
王正莲出身官宦世家,是三朝老臣,宝隆二十五年进士,四十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德化元年升任内阁首辅。当今顺祯皇帝即位后,王正莲曾以皇帝年幼,主张太后垂帘听政,皇帝亲政后,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于内阁,反被公孙怀进谗太后责其专恣,被太后勒令致仕。
顺祯八年,接王正莲任首辅的徐茂于家中暴毙,朝廷决定复起王正莲。王正莲忠于朝廷,居安思危,一心认定是公孙怀从中作梗,才使他郁郁不得志,被冷落了近两年。
因此,王正莲对公孙怀的态度始终嗤之以鼻,将其视为祸乱朝纲的赵高一类人,欲除之而后快。对此,公孙怀不甚在意,天底下想除他的人如过江之鲫,他若全都计较,也忙不过来。
“倒也没什么大事儿,皇上想来内阁转转,瞧瞧为朝廷殚精竭虑的诸位阁老。”公孙怀神色自若,说得冠冕堂皇,皇帝称心如意,附和道:“多亏了几位阁老为朕分忧,朕才能稳坐江山!”
朝野内外,谁人不知他们的万岁爷荒淫怠政,说这样的话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为人不齿的行为。阁老们心知肚明,面上故作惶恐,合着礼数道:“臣等惶恐!臣等蒙受皇恩,理应为君分忧,万死不辞!”
“既然阁老们都已散值,就各自回府罢,朕也要回乾清宫了,皇后还在等着朕。”皇帝这话是故意说给次辅苏起用听的,他站在王正莲右侧,许多时候插不上话,面色一直十分沉静,直到皇帝提及皇后,两眼才闪动了一下,好似如意算盘打响了,内心激动不已。
帝后今年元月完婚,感情并不和睦。皇后是刘太后所选,年长皇帝一岁。苏氏的册后仪式极为隆重,因是开国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
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也不过是登基以后走过场而已。
苏皇后温良谦恭,品貌端正,苏起用费尽心思才让苏氏在众多选秀女中脱颖而出,由太后亲自选为皇后,只可惜婚后没多久,皇帝便开始冷落中宫,原因只在于苏皇后克己守礼、循规蹈矩,与顽劣成性的皇帝性格不合,难以琴瑟和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