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蒋家的能力被东平王用来做大自己的势力,以后这个百年世家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女婿,实在是件没准的事。
蒋氏会不会借东平王府的力量重新走上权力的顶峰,也是件没准的事。
沅国朝堂最不安定的两大因素,偏偏现在还合为了一股。
郑太傅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开口问道:“小翎,得知东平王府与蒋氏有联合,你很担心?”
我反问:“您不担心?”
“我为沅国朝堂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只想着颐养天年,这些糟心事你们来处理就行。”郑太傅甚是惜命道:“我只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可不必。”
他是真豁达,也难怪教出父亲那样的学生。
想到父亲,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太傅爷爷,父亲装庸碌韬光养晦这么多年,也是您给出的主意?”
“这个我可不敢居功。”郑太傅否认道:“当年陛下有意让一批新的庶族入朝,压制士族长久以来霸占朝堂的问题,锐意改革进取,并不需要你父亲的才能,是你父亲自己选择的韬光养晦。”
我了然,“父亲觉得自己该在缓和士庶争斗中起作用?”
“这条路难呐。”郑太傅叹了口气道:“我曾劝过你父亲,走这条路,意味着可能要浪费他风华正茂的那十几年,将一个年轻人的志气磨平,我问他是否甘心?”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些,如今听郑太傅回忆起往事,我愈发感到好奇:“父亲怎么说?”
“你父亲说,读圣贤书,便该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浪费风华正茂的十几年,是可以官运亨通风头无两,可沅国的未来何去何从,后辈何去何从?”郑太傅转头望向我,笑着道:“你姐姐出生时,我已经看出他有这样的念头,直到后来你出生,他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迟疑地地指着自己:“我?和我姐姐?这与父亲的决定有何关系?”
“他应该是放不下。”郑太傅推测道:“他害怕没有人来化解士庶间的争斗,导致一场乱世出现,乱世中的你们,比处于太平盛世的你们,更叫他护不住。”
父亲终归是父亲,无论何时都想要护着我何姐姐——听完郑太傅的推测,我久久无言。
郑太傅看到有马车过来接他,便停下脚步对我道:“就送到这里吧,我上了年纪不假,倒还不至于走不动路。”
“太傅爷爷,如果最后我不能……不能阻止有人来颠覆朝堂怎么办?”
郑太傅安慰我道:“有你夫家的势力在,你们一家不会有事。”
“可我也不想看到……”我迟疑片刻,终于把那句话说了出来,“不想看到如今的江山易主,无论易主的人是谁。”
郑太傅愣怔片刻,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那样,“嚯”了一声,问道:“即使以后做到万人之上的人是你,你也不愿?”
“不愿。”我认真道:“世人总以为做到万人之上便可尽享荣华富贵,却从来不考虑自己还要担负万人的悲欢,如今的朝堂不算多好,却也没有多坏,最起码大多数沅国百姓,都能很好地活着。”
郑太傅望着我,笑意渐深,示意我继续。
“但颠覆这个朝堂不一样。”我说:“那必然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这个国家的百姓没有做错,不值得拿这种结果来换一个万人之上的地位。”
郑太傅笑了笑,垂下眼眸,也不知想了些什么,再抬起头来时,他对我道:“小翎,如果你真是这样的想法,就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去尝试,我相信你会找到合适的办法,也相信会有人与你同行。”
我对此倒不是那么自信:“他们大多都想着见风使舵,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与我同行。”
“你又不是这世上的异类,怎会没有一个人与你的想法一致。”郑太傅调侃道:“除非你是太过自大,以为自己傲然于世,与一般凡夫俗子不同。”
我挠了挠脸,尴尬地说:“有时候我确实会有这种想法。”
郑太傅闻声笑开:“那你该学着与人说说你的理念,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回去吧。”
接郑太傅的马车已经到了近前,我向郑太傅行了一礼,目送他上了马车,马车走出一段距离,渐渐看不清了,我便转身回了王府。
第112章
郑太傅在旭京晃悠了几日便急着回家,他惦念自家园子里那几盆花草,也懒得应付一群又一群前来讨好他的人。
郑太傅启程那天,和我父母吃了一顿午饭便低调地从旭京离开,像他来时一样没叫太多人知道,送行的只有寥寥几人。
郑太傅离开前,由于牵涉贪墨一案被撤职的官员腾出了许多空缺,为了填补这些空缺,吏部从底下抽调了一批人上来,他们大多是在士庶斗争最激烈时明确表示自己不站队的人,因为两头不讨好而被排挤到下层。
现在他们手中掌权,便在沅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选拔赛,诗文的主题是追忆昔年太、祖的文治武功——不过这些都是表象,他们真正想追忆的,是太、祖当年禁止党争的创举。
因为太、祖当年立下的规矩压着,士庶斗争一直以来都还算收敛,最起码不敢明着搞拉帮结派。然而时间久了,事情的发展多少就会有些不受控制,如今的士庶斗争究竟算不算党争,正说反说似乎都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