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页
    再说,如果没有这层关系,苏姑父的酒楼还不一定有资格承办这榜眼宴席呢,大把的大酒楼老字号,倒贴免费都愿意操持,多大的荣耀和宣传机会啊。想到这机会就落到自己头上了,苏姑父笑得眼睛眯眯,更是尽心尽力。
    苏姑父尽心尽力,前面的宾客便吃得愉快了。男人说一说科举的荣耀,新皇文风的变化,女人则聊一聊京城的见闻。又有沈氏再次重申,苏明月获得了御赐牌匾,过几天请大家再来聚一次。一时之间,空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第四天,苏顺的宴席完毕,苏家又请了亲近人家,县中望族,设一天的酒席,将苏明月御赐的那善织夫人的牌匾挂上中堂大门。
    这次县太爷没有来,不过县太爷夫人来了,县城有头有脸的夫人太太都来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奇事呢,族谱往前翻几页,各个大家族总能找出那么几个举人进士,可再往前翻,从来没有听说过女人有这御赐牌匾的。因着这个,众位夫人太太,对苏明月是赞了又赞,称她为女人开了一个先河。
    到了正午,鞭炮声中,黑底、红字、大红绸布的‘善织夫人’牌匾挂在苏家堂屋正门口。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热闹的人群悄悄静了下来,众人看着这大红牌匾,竟是一时无言。
    半晌后,一个手拄拐杖、满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感慨说,“我们女人,也有这样一块匾。值了!”
    人声渐渐起来,不知道谁附和,“可不是。我们女人,终于不是只有贞节牌坊了。”
    苏明月一瞬间觉得泪盈于眶。
    约莫一盏茶功夫后,众人方回过神了,恋恋不舍的看多几眼牌匾,方才欢声笑语的交际开来。
    “小时候看月姐儿小小的一团,那时候,我还参加过满月宴呢。这一眨眼,就变成大姑娘了。”人群中有一位夫人笑着说,都是本县人,大家也算是看着苏明月长大的。
    “可不是,哈哈哈,小时候月姐儿还跟小子们打过架,我记得还打赢了,可见从小就不输男儿。”又有一个太太附和,这是住在旁边的邻居了。这就是小地方的坏处,什么黑历史都瞒不过人。
    “这女人呀,就得强一点。男人女人不都是人嘛。”一位太太大声说,看她亮堂的嗓门,在家里话事权应该也不小。
    “可不是嘛!哈哈哈哈。”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响亮的笑声、附和声。
    “要我说,还是得有女儿,像苏夫人,两个女儿养得好,多贴心。”又有人恭喜沈氏,养了两个好女儿。
    “怎么的,羡慕呀,我看你现在生也来得及。”沈氏调侃到。
    “不行了,不行了,年纪大了,我现在就等着娶媳妇进门,这样也算是添了半个女儿。”说话的太太连连摆手。
    “要说娶媳妇,我就羡慕刘姐姐和章姐姐。怎么,你们就关系好,媚姐儿、月姐儿你们一人一个抢去了。”
    “哈哈哈,承让了,承让了。”文书太太刘氏状似谦虚的说,章氏在一旁点头附和。
    沈氏这边都是年轻的当家主母,热闹,苏祖母那里,也围着一群德高望重的老太太。
    苏明月今天是主角,沈氏便不叫她忙碌,只让她跟着苏祖母。
    因为苏明月已经跟刘章定亲了,众老太太心中惋惜不已,自己家大孙子、小儿子也很般配啊。奈何事已定局,只能含笑的纷纷卸下镯子、戒指、玉佩作为贺礼。
    苏明月平日少跟这些老太太打交道,看看苏祖母,见苏祖母点头,便将礼物收起来。
    “这样才对嘛。”一个老太太称赞到,又转头到苏祖母笑说,“老妹子,你养了一个好孙女。”
    苏祖母自得一笑,“这句话我就不害羞的承认了。”
    “又不是夸你,你害羞什么。一把年纪了。”
    “要我说,还是她们年轻人厉害。”
    “可不是,要一代比一代好才对。”
    一时之间,沈家之中充满着女人的笑声,老老少少夹杂着,仿佛比往日更加亮堂,更加响亮,更加快活。
    第52章 .亲事热热闹闹的宴席过后,也算是完成……
    热热闹闹的宴席过后,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了。
    只是,余波却一直影响着众人生活。
    苏顺这边就不说了,宴席之后,求教的、拜访的文人同窗络绎不绝,苏家书房时常在招待客人,现在也可以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但苏明月这边也不寂寞,三不五时的,平山县的妇女们,携老扶幼过来看看善织夫人牌匾。
    苏明月对看牌匾没有意见,但是看完牌匾还要看一遍她,就不好意思了。尤其婶子们,还都要拉着她说一通,她还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最后,只能苏祖母出面,表示“害羞,在家里准备绣嫁妆呢”,方才避过这过分社交。
    随着宴席办完,苏明媚成亲事宜,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而忙完苏明媚,不就轮到苏明月了,这绣嫁衣,可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要沈氏说,是真舍不得苏明媚嫁出去,以前觉得文书家也在县城,离得近,谁料到,苏顺竟然能考中榜眼,全家要搬迁到京城了呢。
    但是这不结又不行,苏明媚年纪已到,不能再留了,苏家绝不是高中了就背信弃义之辈。沈氏只能安慰自己,丈夫高中,料想文书家绝不敢看低苏明媚,再有苏姑妈在县城,也有个相互照应。方才放下挂心,跟文书家太太准备商议婚礼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