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1页
    苏笑笑深呼吸,再数“一二三”,掀开箱盖——
    映入眼帘是满满一箱黄澄澄金灿灿的金条,难怪国人都喜欢金色,代表财富的貔貅喜欢金子,丰收的喜悦也是金灿灿,连佛像都喜欢塑金身,人看到金子的心情真的无法形容的美丽。
    小肉包下意识拿起一块金条放进嘴巴一咬,“哎呀”一声,拿下来一看,出来一个完整的牙印。
    苏笑笑无语道:“小肉包金子不能吃的,瞧这牙印是真金子了,成色还不错。”任小肉包牙口再好,要不是真金子也咬不动的。
    小肉包说:“麻麻我知道金子不能吃呀,我就想尝尝什么味道。”
    饭团捏他脸:“你啊,别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塞,有些东西吃了会中毒,会肚子痛”
    小肉包鼓鼓腮帮子:“好吃的话,肚子痛也是要尝哒。”
    全家人也是拿这个吃货没有办法。
    “韩城,这一箱金子就够买两个四合院了吧?”苏笑笑问。
    韩城点头:“足够了,就算韩公馆那样的规模也足够了。”
    现在连韩城都把老宅叫做韩公馆。
    苏笑笑点头说:“那咱们就先用这箱金子去换两个四合院,看看其他的还有多少吧。”
    这要是六个箱子全是金子,他们家岂不是能换十二个四合院了?后世能拥有一个四合院已经是非富则贵的人家,这要是有十二个得羡煞多少人啊。
    苏笑笑最理想的状态是再买三个四合院,家里四个崽崽以后一人一个,最好都买在韩公馆附近,以后饭团继承韩公馆,其他崽崽一人一个,韩城不想住韩公馆,随便去住哪一个都行。
    其实相比四合院苏笑笑更愿意住后世那种有地暖有空调的高层复式或者大别墅,四合院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好,哪怕改造起来也总是不如现代房子住着便捷。
    不过都置办不动产也不是最好的投资方法,百业待兴的年代,衣食住行任何一行干起来做大做强的效益都不会比四合院的增值能力差,关键还能带领一群亲朋好友一起奋斗,和更多的一起发家致富,富则兼济天下,这样增值财富才有意义。
    苏笑笑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就是她的饮食王国,要是几个崽崽其中一个去学建筑设计,以后说不准能开一个地产公司,还可以投资远在苏家村的李玉凤开一个服装厂,苏振中所在的肉联厂允许个人投资的话,也可以投资来做大做强,或者他们有经验,投资他们另起炉灶开一个也行,还有苏振华这些年猪养得不错,开一个养殖场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苏笑笑思维发散,边开箱边天马行空构建她八字还没有一撇的商业蓝图,开心得差点要笑出声来。
    直到几个崽崽“哇”一声,才把她的注意力拉回来。
    苏笑笑看着开到第四个箱子里的凤冠,嘴巴都O了起来。
    韩城并不意外,他当时候从另一个桥墩挖出箱子的时候就说过,那几个比较轻,里面装的不是金子。
    “其中一个桥墩挖出来的三个箱子里应该就是这些颇有纪念价值的珠宝首饰之类,金子应该只有这三箱了。”
    苏笑笑小心翼翼拿起手工精细的凤冠研究了一下,金凤凰红蓝宝石夜明珠这些标配自然不用说,关键是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手轻轻一动,凤凰就会振翅欲飞:“韩城,这个凤冠价值连城,比装满一箱金子还要贵重呢。”
    韩城说:“那就留着给小汤圆当嫁妆。”
    小汤圆的表情十分嫌弃:“粑粑我不要,这个帽子看起来很笨重。”
    苏笑笑说:“没事,帽子不戴的,这些都是咱们老韩家的传家之宝,以后一代传一代。”
    小汤圆自然还不懂,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苏笑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下一个“宝箱”。
    最后两个箱子里也都如韩城所料,都是整套价值连城的珍宝头面,苏笑笑虽然不懂珠宝首饰,但是这些宝贝一看就是价值连城,日后随便拿一套去拍卖的话,都能拍出天价。
    最后一个箱子里装了不少古玉,都是一些手镯玉佩无字牌这类,类似小汤圆脖子上的平安扣那种极好的玉种,孩子戴古玉能保平安。这就是贫富悬殊,老苏家得了一块平安扣都拿来当传家宝传给后代,老韩家大半箱都不知道有多少个呢。
    苏笑笑从里面找了三个小一点色泽和水头都不错的平安扣出来,给三个哥哥一人一个。
    “等下去找根红绳子系到脖子上,这个东西很珍贵,戴着能保平安喜乐,跟小汤圆脖子上戴的一样的,可千万不能弄丢了啊。”
    男孩子对这些“娘儿吧唧”的东西不感冒,他们又爱动,指不定什么时候丢了都不知道,嫌麻烦,不过妈妈给的,再不喜欢也只能戴着就对了。
    小肉包一脸嫌弃,皱着鼻子说:“麻麻,我觉得金子比较配我,要不我还是戴个金子吧。”反正又不能吃,对比这个“平平无奇”的“小石头”,小肉包还是更喜欢金灿灿闪一脸的大金子。
    苏笑笑见他们都一脸嫌弃,也是无语:“小孩子火旺,不适合戴金子,就戴这个。”
    苏笑笑再挑了两个稍微大一点的平安扣,把最大的一个递给韩城,说:“爸爸和妈妈也一人戴一个,咱们全家人都有,都平平安安。”
    韩城的第一个想法也是抗拒,但见爱人一脸期待目光灼灼,到了嘴边的话生生咽回去,换成了:“戴,全家人都得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