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笑了,胖胖脸一笑更显可亲,冲他摆手,“看不成书,看不成书,这样的天气,书翻开都要湿了。”
藏经阁的窗户都是紧关着的,像是为了防止外头的潮气入侵,而这样昏暗的白日,室内想要看清文字,是要点蜡烛的,可藏经阁收藏了太多的经书,可算是一个寺庙的根本,是不允许明火入内的。
蜡烛也算是明火。
对小和尚来说,这也是他们绝对不可以乱动的明火。
纪墨呆了一下,他总是忘记古代的不便之处,不过,大和尚是怕他小小年龄摆弄蜡烛不安全,偏找出一个雨天不看书的借口来。
若要认真,可以争辩一下,出家之人不妄语,“书翻开都要湿了”的话,明显有些道理可以挑一挑,但细一想,又不算错,书页未曾打开的时候,整册书,受潮也只在外,若是打开了,那潮气入内更是容易许多。
就这样转身走人,被当做小孩子打发了,没什么不对,就是有点儿不痛快。
“勿怕,我有办法,我喝了姜汤发汗,是因为姜祛湿的缘故,天下道理总相通,待我去寻了姜片来夹在书页之中,想来就不怕书页湿了。”
以歪理对歪理,看谁理歪。
大和尚听了笑:“姜片祛湿只对人,对着书是没用的。”
“你试过?”
纪墨追问。
“不曾试过,却知道。”
“不曾试过,如何知道?”
“书与人不同,人可用,书未必可用,所以知道。”
“书未曾用,人不曾见,如何知道‘未必’为‘不可’?”
“这——”
没提防纪墨如此杠精上身,大和尚一时接不上话,这要怎么说?道理应是那个道理,可如何论证道理该是这个道理,可就复杂多了。
“还是待我取了姜片过来,试试再说。”
纪墨像是很坚持要这么做,有种小孩子的执拗。
大和尚被将一军,微微摇头,哪里能够让他真拿姜片糟蹋经书,在他的光头上弹了一下,“小聪明。”
第554章
没有小辫子可以揪的纪墨还是败在了大和尚的强权之下,大和尚拎着他的衣领把他拽到身边儿,带着他背经。
面对着潺潺雨帘,阴沉沉的天气,湿漉漉的地面,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坐在房檐下开始背经,念咒一样的语调富有感染力,成为雨声之中的主旋律,让那雨声都成了伴奏。
一本经书背完就是下一本,中间全不停歇,背诵之时,大和尚也完全没有停下来等一等的念头,就这么连着背下去。纪墨跟着背,两道声音重叠在一起,好似应和。
一直到两本之后,大和尚突然改了调子,换上了新的经文,纪墨并不曾背过的经文,他才没有继续跟随,不会不可糊弄,停下就是。
静静地听着大和尚背,那自有的腔调,好似自己才能听清楚的内容,夹杂着一些鼻音和哼唱一样的声音背诵而出,节奏有序,纪墨盯着大和尚的嘴唇翻动,像是在琢磨他的发声原理。
“你啊,还小,要想把经念好,可要等几年呐。”
大和尚背完这一段儿,终于停了,歇了口气,只觉得嘴巴发干,这念经的工夫像是逊色许多似的,好在,还压了这小子一头。
“我会了,你再来一遍,我都背下来了。”
纪墨脸上带着笑,很有点儿再来一起背的意思。
“背下来了?”
大和尚有几分不信,提了其中一句,纪墨果然接上了下一句,若填空一样,只背一句之后就不再背,目光带着期待地看想到大和尚,似乎是催促他再考较下去,或者真的再跟他一起背。
“行了,行了,差不多就行了。”
大和尚摆摆手,再背下去可就费嗓子了。
雨声并不嘈杂,一些声音在雨声之中更加清楚,比如寺庙大门开启又关闭的声音,若空山鸟语,穿透雨声而来。
果然,还是庙小。
香客可不会赶在雨天上山烧香,大和尚往院门口的方向看了一眼,建筑物挡着,一眼看不到前面,却也知道该是有人来了。
这样的雨天,没有大事儿,寺庙之中的人是不会外出的,雨天路滑,山上的路还要更滑一些,一不小心就会出事儿的。
“是什么人来了?”
纪墨的反应也快,甚至有几分警觉。
看他那好像受惊小老鼠的样子,大和尚笑了,摸了摸他那扎手的小光头,“挂单有寮元,住客入云水,经堂小沙弥,人小操心大。”
云游参学的僧人入住非本寺的寺庙,客居的叫做挂单,“单”指的是行李,“挂单”就是把行李安放下来,暂不他住的意思。
这样的挂单僧人来了之后,会被安排到云水堂住,如果住的时间长了,由本人申请,经主持同意,便可入住禅堂,成为寺中一员,即从野生的变成家养的。
住在云水堂的,随时都能离开,若是住了禅堂,再想离寺往别的地方去,就要打申请报告,经过同意才可以,这个离开还是有名额限制的。
这也是当然的,要不然,一个寺庙之中的和尚都说要去别的地方云游,好么,寺庙空了,留下主持一个光杆司令,哪里都运转不起来。
这就算是从家养再变成野生的,等到云游到了别处,觉得某地寺庙好,直接落脚他方,成了别人家养的,也是常有的事儿。
--